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吴迪 郑宪玲 #

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 056000 #:通讯作者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 05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每组各100例 ,以及选取10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IL-6(白介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MDA(丙二醛)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经过检测之后,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检测数据来看,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这三组患者的IL-6(白介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MDA(丙二醛)都是逐渐增大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检测结果在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是逐渐减小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内IL-6、VEGF、TNF-α以及SOD都有较高的表达,同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1】,由此可见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糖尿病、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糖尿病是指高一种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人体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或体内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引发所致。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会导致体内各组织,特别是神经、心脏、眼、血管、肾的慢性损害所致其发生功能性障碍。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慢性且难以治愈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症的特殊性该病持续发展可能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较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失明。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随我院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每组各100例 ,以及选取10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28~69岁,平均年龄为(43.2±2.5)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42.5±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3±2.4)岁,三组患者及其家属无精神方面疾病可以与医护人员清晰地交流沟通。病人及家属均知晓此次调研方案。分析比较三组性别、年龄、身体状态等数据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抽取三组患者的清晨空腹的静脉血6ml分别置于两管中,每管3ml。其中一管3 m L用来检测TG(甘油三酯)、FPG(空腹血糖)、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另一管3 m L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IL-6及TNF-α,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

1.3、统计学方法

将三组患者检测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 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将P<0.05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1. 结果

2.1、各组的生理指标比较

检测的 TG(甘油三酯)、FPG(空腹血糖)、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如表一所示:

表一 比较三组的TG(甘油三酯)、FPG(空腹血糖)、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

组别

人数

TG

FPG

HDL-C

LDL-C

TC

对照组

100

1.40±0.3

5.10±0.29

1.22±0.29

2.78±0.57

4.58±0.72

无视网膜病变组

100

2.20±1.11

8.67±2.23

1.10±0.29

2.87±0.89

4.72±1.55

视网膜病变组

100

1.88±1.27

8.10±1.69

1.07±0.21

2.80±0.77

4.53±1.12

F

7.773

76.290

7.002

0.601

0.503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各组的炎症因子比较

检测三组的IL-6、VEGF、TNF-α如表二所示。

表二比较三组IL-6、VEGF、TNF-α

组别

人数

IL-6

VEGF

TNF-α

对照组

100

11.40±2.73

85.10±7.29

4.22±2.29

无视网膜病变组

100

12.20±3.11

108.67±12.23

7.10±2.29

视网膜病变组

100

17.88±2.27

128.10±15.69

16.07±5.21

F

27.773

156.290

187.002

P

P<0.01

P<0.01

P<0.01

2.3、各组的MDA(丙二醛)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

检测三组的MDA(丙二醛)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如表三所示。

表三比较三组MDA、SOD

组别

人数

MDA

SOD

对照组

100

9.40±2.73

95.10±11.29

无视网膜病变组

100

11.20±3.11

88.67±12.23

视网膜病变组

100

17.88±2.27

68.10±15.69

F

67.773

83.290

P

P<0.01

P<0.01

  1.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且难以治愈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症的特殊性该病持续发展可能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较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失明 ,因此给予高度重视。该病的病理特征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可通过该两种途径损害患者视力 ,故检测并分析该病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以便了解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莉. 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许晓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细胞因子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