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

方媛 陈令忠

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地球上土壤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发展均需要依赖土壤。所以,广阔土壤的安全性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而土壤监测则是保护土壤质量的措施之一,想要获得更准确、完善的监测数据,就有必要研究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难点环节。

关键词:土壤监测过程;质量控制;难点要点;分析

1导言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保护土壤工作必要性十足。作为土壤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土壤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要加强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深刻把握其中的难点要点,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还应当正确掌握土壤的监测方案,综合分析监测过程进行严格的质控工作,充分确保土壤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2采样、制样的质量控制研究

2.1采样的质量控制

2.1.1人员方面

土壤监测的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化的技术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且持证上岗。如果上岗人员的证件尚未获得,则需要在持证员工的指导与严格监督下监测,并经由监督人员来负责其行为。

2.1.2地块方面

所选的采样地块应典型且代表性强,需要根据每次任务的基本要求、调查范围、环境条件来科学布点,以保障采样品极具代表性。

2.1.3过程方面

以科学、规范的方法来采样,在整个过程中,应拍照取证、详细记录信息等,同时要严格控制样品信息的正确与完善。样品应科学编码,保证样品的唯一性,所以,监测人员应以规范格式在采样器皿中签字并确认。

2.2流转的质量控制

在流转过程中,有以下三个环节:运输、交接、存放。在流转中应特别注意,要通过避光器皿来存放或者包装光线敏感的试样;通过密封好的玻璃或者聚乙烯容器,全程低温存储容易挥发或者容易分解的试样。在交接样品的过程中,交接人员应联合移送人员来清点并核对样品,如果有必要,则应拍照或者录像,并签好交接单。在存放的过程中,应结合样品性质来有区别地存放,尤其是针对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试样,应定期检查存放的环境。比如,需要在4℃的冷藏箱中,存放容易挥发的试样。

2.3制样的质量控制

2.3.1制样

在制备样品时,应控制样品不改变化学成分,并避免外界污染样品,也不可以弄混编号。在实验室制备样品,应分别设计磨样室、风干室,并保证风干室通风、背阳、洁净、不存在挥发物。而在样品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两人一起操作,制完后应记录好信息。

2.3.2处理

通常土壤与水样不一样,成份要复杂得多。同时,当土壤环境不一样时,各种污染物的形态也会多样化,需要根据监测要求来进行预处理。例如,通过自动消解器、沙浴锅等来预处理,以完全消解样品。

3监测样品的质量控制

3.1空白实验

在分析土壤样品时,通常应在各批次测定超过2个平行空白样的频度空白值,经由其比较偏差在50%以下,来判断精密度指标能不能满足要求。

3.2精密度

在分析的过程中,精密度体现了随机误差值。同样以平行样分析法,来尽可能地降低误差,具体做法:在分析各批次的样品前,需要挑选20%的样品来用作平行样品,如果样品不足5个,则需要控制平行样至少1个;倘若分析平行双样的偏差值在规定范围,则表示合格,如果合格率在95%以下,则要求重新分析,并另外拿出平行样的20%来对比分析,重复以上操作,一直到合格率超过95%才算通过。

3.3准确度

在分析中通常使用标准和质控样品来控制准确度,若没有质控样品,则应通过加标回收这种实验来控制:在同批试样中随机挑选样品的20%进行加标回收测定,若样品少于10个,则要提升加标比率,控制加标样超过1个;加标回收率应在允许范围,若小于70%,则要重新测定不合格者的回收率,并另外需要加标样的10%~20%,一直到总合格率超过70%才算通过。

3.4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室中,需要对样品设置编号,保证样品的安全性,减少样品混淆的风险,并且要保证实验室的环境,避免因环境而影响样品。在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要根据监测方案,对样品进行处理。在样品的分析中,应该综合考量实验室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等,减少样品分析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保证分析方法的科学合理。土壤分析中空白值与分散度检测结果会对精密度检出限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需要保证相对误差不小于50%,空白值过大的实验测定值不能采用。

4土壤监测质控的难点要点分析

土壤监测质控的难点要点分析需要从采样、检测制度设计与预处理三个环节展开。

4.1采样难点要点分析

在实际的土壤采样过程中,需要使布点数量满足容量要求,至少保证每个监测单元有三个点,并且,采样点需要以可采表层样与土壤剖面为基础。0~20 cm是监测采集表层土的常用深度,有特殊监测要求的项目,需要对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但是相关人员在实际采样工作过程中,总是会根据地块性质的需要而对不同类型地块采用相应的布点设置及样品采集方式。采集人员应当了解对不同地块采样应采取不同方式。

4.2检测制度设计的难点重点分析

在实验室的进行分析工作时,需要确保实验室的设施与环境不会对样品检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记录。同时,需要对区域进行划分隔离,保证不受到彼此影响干扰。实验室要进行警示标识布置,避免人员随意闯入造成破坏。其次在间接检测工作中,检测方法的采取应该根据相关要求标准以及客户要求等因素。当引进了设备之后,需要进行验收程序然后开展安装,并且建立档案。当需要使用设备时,需要经过授权,并且一些较为关键的设备需要出其证件。与此同时,要加强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保证设备的质量与使用性能。检定校准需要在设备使用之前开展,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要保证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测量,布置检点标识。

4.3预处理难点重点分析

土壤监测预防处理的过程中,样品消解与土壤干扰的消除是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预防处理的两个质控难点,因此在检测工作中,要完全地消解和打破土壤矿物晶格,并保证做好有机质与杂志的去除。并且要在此期间保证元素不受到氧化等影响,从而加强监测的有效性。基体干扰去除的方式有两种,第一,通过打破相应土壤中的矿物晶格,然后去除有机质等,从而对样品加以消解;第二,消解人员在消解过程中,应当确保其中元素不会因为氧化、转化等相关影响造成损失。因此可以借助仪器进行消除。由于样品具有复杂的特质,需要加强对细节的注意,当出现铅、镉等含量低的情况,需要针对空白值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准确定量,同时在实际的测试工作时,需要保障消解酸的高纯度,避免注意消解容器杂质的进入,引起容器污染的问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5结语

作为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部分,土壤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关乎着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关乎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布局。因此,要对土壤进行及时准确地监测,实时观察土壤状况,从而进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要保证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分析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及要点,从而开展针对重点的工作,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土壤监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广钦.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难点要点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12):79-80.

[2]冯胜.土壤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研究与难点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9,32(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