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认证信息系统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绿色食品认证信息系统建设

王晓永

身份证号码: 3701051985123*** 14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对品牌农产品生产供给也提出了更高期望。绿色食品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加速应用,信息化正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值得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信息系统;应用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绿色”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绿色照明”代表节能、“绿色化工”代表无污染、“绿色出行”代表低碳、“绿色建筑”代表节能环保。“绿色”与“食品”结合形成专有名词“绿色食品”,则代表一类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自我国农业农村部门开发推广绿色食品以来,绿色食品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发展到绿色食品产品,再到绿色食品产业,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些偏差,不利于绿色食品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有必要对绿色食品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达到帮助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目的。

1绿色食品定义及分类

1.1绿色食品定义

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强调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要求绿色食品生产系统的背景干净),按照绿色食品的规程标准进行操作(对绿色食品生产系统的输入部分严格控制),以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系统的输出部分安全优质)。因此,绿色食品中的“绿色”具有安全、健康、营养等含义。

1.2AA级绿色食品

由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绿色食品工作时,我国尚没有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国际有机食品认证要求,采取实质等同原则开发了A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我国开始开展中国国家标准的有机食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建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专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AA级绿色食品现已暂停认证。但是,在现行的相关绿色食品农业行业标准中还可以见到AA级绿色食品的痕迹。如,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兽药使用准则、饲料使用准则等农业标准中,均提到了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AA级绿色食品对农业投入品有着更为苛刻的条件,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而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物质(包括化学肥料、化学农药)。

1.3A级绿色食品

一般情况,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包含AA级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的就是A级绿色食品,即普通意义讲的“绿色食品”。相对于有机食品而言,绿色食品对环境条件要求和对投入品使用不那么苛刻,比较符合我国农业生产总体自然条件和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30a多的发展,绿色食品已经建立技术标准、审核评价、标志监管、基地创建、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技术理论体系,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绿色食品认证信息系统建设

2.1科学构建信息化业务平台

依托农业农村部金农工程绿色食品网上审核与管理系统数据库,建立浙江省级绿色食品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省绿色食品申报审核系统、管理服务系统和智慧监管APP,可以与云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农业部门数字政务服务水平。总体构想是构建“一中心两平台”,具体如下。一是建立一个全省绿色农产品数据中心,将省级网上申报审核和智慧监管数据与部级金农工程系统中相应模块进行实时数据对接、交换;二是构建一个绿色食品线上申报审核平台,建立从主体申报、现场检查、机构审核到材料签批上报全程无纸化管理系统,对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情况等进行智能比对,简化程序、节约资源,提高主体申报便利性和审核信息反馈时效性;三是构建一个绿色食品证后管理服务平台和一套掌上智慧监管APP,建立满足绿色食品证书办理、企业年检、产品抽检、标志监察、数据统计、日常巡查、退出公告、队伍建设、动态发布等证后监管服务要求的一站式平台和智慧监管APP[9],实现监管信息实时上传,技术标准、制度规范、政策动态等便捷下载,大幅提高绿色食品认定的质量和效率。

2.2健全系统管理和运维制度

建立省、市、县用户实名注册和分级权限管理制度,根据用户级别进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者进程,保障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安全性。积极完善审核监管机制,建立“纵向分层到底、横向分块到边、纵横无缝对接”的立体型网格化审核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申报审核与证后监管规范化措施,推进省、市、县三级绿色食品信息化审核监管工作全覆盖。建立日常审核与监管信息采集绩效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基层检查员、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线上审核及时规范、监管信息准确有效。健全证后监管数据分析应用、风险预警、问题处置等各项制度,推进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诚信体系信息共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3跟进系统优化和人员培训

系统功能的优劣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实际需求,系统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操作使用人员。一是在系统开发设计之前,广泛征求基层一线监管人员的意见建议,围绕“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总目标,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确保系统功能满足绿色食品申报监管现实需求,避免配置错位。二是在系统启用和应用阶段,加强对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基层检查员监管员能用、会用、爱用信息化手段,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切实发挥出信息化系统“机器换人”的功效。

2.4强化组织和经费保障

建立绿色食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将绿色食品信息化申报审核和智慧监管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范畴统筹安排专项经费保障,通过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将企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第三方检测数据、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记录等措施数字化,通过数字“说话”,显著提升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逐步增强安全消费信心。强化部门协作和数据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等诸多信息技术,实现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与部、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业物联网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文虎,车璐.我国“三品一标”建设统计研究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11-16.

[2]张树恒,周绪宝,石嫣.绿色食品信息化与品牌发展对策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4):49-51.

[3]常筱磊,赵辉.绿色食品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