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 生数学 识图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1

培养初中 生数学 识图能力的策略

王前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 隆基中学 723508

摘要:初中数学识图能力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体验,进而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识图能力应引起所有数学老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培养 数学 识图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识图能力,丰富其想象能力并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首先应把数学图形的概念从几何的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扩展到更广的范围,把函数图象、数学图表等纳入其中。例如,初中阶段所接触的一次函数图象——直线、反比例函数图——双曲线、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其次,要明确识图能力不是单向的图形语言向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的转译能力,更要能够根据文字或符号语言准确规范的画出数学图形,感知运动的数学图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新标准中将原来的“几何”修改为“空间与图形”,更加突出了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识图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能力,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问题,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结合初中阶段教材的编制原则和编排特点,我认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识图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识图能力的提高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生活空间中所接触过的与数学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验是发展其空间观念和识图能力的宝贵资源。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并解决与数学图形相关的问题。

2.注重实践活动,突出探究过程。在数学图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图形图象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图形和具有“数学色彩”的生活体验上升为严谨的数学理论,逐步建立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及识别数学图形的乐趣,增进学好几何乃至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没有思考问题的存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对问题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数学图形内容的深入理解,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数学图形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共同探索与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与交流;还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合作交流中体会与数学图形相关的计算公式的含义,归纳推导出计算公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培养识图能力的途径应多样化。识图能力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初中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基本途径不应仅仅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可能的途径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无论何种途径,都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的,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逐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学识图能力。

总之,为丰富学生的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体验,进而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识图能力应引起所有数学老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曾家波.论初中生良好数学行为方式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11).

  [2]汤德仲.论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

  2016(21).

  [3]陈国庆.初中生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

  [4]张剑.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魅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