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革命薪火 永葆革命传统——关于中学历史课堂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意义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高举革命薪火 永葆革命传统——关于中学历史课堂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意义和策略

舒青

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

摘要:革命传统,是指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艰苦奋斗凝聚而成的优良思想、道德和作风,虽形成于革命年代,但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在它的引导下,一个令国人骄傲的崭新中国屹立在世界面前。在中学历史课堂对革命传统教育进行渗透意义重大,可采取相关策略具体实施。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 中学历史课堂

革命传统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薪火相承,成为指引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实现祖国富强之梦的旗帜,从这个角度而言革命传统教育十分重要,应从学生抓起。生活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学生,自幼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他们对信息的选择带有一定偏向性,更具个性化色彩,革命传统教育于其而言显得遥远而陌生。那么,如何摆脱乏味苍白的说教,拓宽教育渠道,营造浓厚的革命传统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无形中真正体悟中共先辈们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进而将革命传统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珍贵品质,成为新时代下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笔者不揣简陋,试从中学历史课的角度浅谈革命传统教育渗透的意义和对策。

  1. 历史课是革命传统教育渗透的重要渠道

中学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对象,中学课程虽无专门革命传统教育科目,但革命传统教育散落在语文、政治和历史等科目中,历史学科因其自身特性,成为学生了解革命传统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革命传统教育渗透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遵循什么是革命传统,为何有革命传统,怎样看待和传承革命传统三步曲。

  1. 历史课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动荡性等特点,一方面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性增强,另一方面又存在思维的片面性,容易偏激,三观尚处于塑造过程中。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在政治活动中“打头阵”,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因而这个阶段的引导尤显重要,此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效果更明显,历史课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意义十分重大。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总地来说可分为两类,一是物质资源,如纪念馆、战斗遗址等,另一个是精神资源,如革命精神、道德风貌等1,鉴于所在地区和所带学生基本了解或去过施洋烈士陵园,笔者谨以施洋烈士为例: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理解,传承革命精神。在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这部分内容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只了解施洋被军阀杀害,对施洋所处时代被杀害原因等知识较为模糊。经过学习,学生可明确时代线索:即武昌首义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虽推翻了清政府,却并未建立起一个理想民国,当了民国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反而寄希望于帝制恢复(1912-1916),演完闹剧一命呜呼的袁世凯留下一个烂摊子,其麾下的大小将领各自为阵,割据一方,是为北洋军阀(1916-1928),为扩充实力,军阀们鱼肉百姓,更有甚者卖国求荣。1921年建党的中共,既因民生凋敝,国家长期穷弱,又受启于苏俄十月革命,聚集在信仰旗帜下的知识分子们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呼号,施洋正是其中一员。中共成立的次年,施洋加入中共,用所学为工人服务,被聘为武汉工团联合会的法律顾问。1923,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又称二七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施洋积极组织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被捕后,他在法庭上怒斥军阀恶行,后被枪杀。对施洋所处时代背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并尊重施洋的选择,而不是用今天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有了理解和尊重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处在改革开放转型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也可以尽量减少历史虚无主义者淡化乃至抹杀中共先辈们努力的恶劣影响。

2.有利于形成德育合力,拓宽革命传统教育渠道。与德育的主阵地政治课相比,历史课作为德育的辅助科目,侧重点不同,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部分在讲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讲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正是有了历史知识的支撑,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央红军长征过程,学生才容易理解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先辈们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包围中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精神,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中徒步14个省的长征精神。此外,历史课还可采取实地参观的方式,如学生若参观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便可亲身体验井冈山的偏远和穷困,深刻体会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等。历史课和政治课关于革命传统的知识彼此呼应,拓宽了教育渠道,添加了教育形式。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宗旨。革命传统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发挥革命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即学生通过教育真正将之内化成自身的行动指南,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现在的学生更追求个性化发展,更关注身边的小圈子,加之父母多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而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意识较弱等情况。革命传统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中共先辈们为实现美好未来奋不顾身改造社会的拼搏精神,那种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即便隔了几十年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作为律师,施洋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武汉工团联合会担任法律顾问,为改变工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领导工人罢工。教师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时,涉及到中共发展历程,可巧妙插入施洋的事例,以供学生在今后做职业选择时参考施洋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这种无形教育更易在学生心中扎根。

  1. 历史课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策略

既然通过历史课渗透革命传统教育意义重大,那么究竟如何在历史课中有效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笔者小结如下:

1.加强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充分融入革命传统教育。首先,作为历史教师,需要有德育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革命传统教育,重视情感目标。其次,作为历史教师,需要加强知识储备,尤其要熟悉本地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像武汉的革命传统资源就极为丰富,如毛泽东故居、都府堤红巷历史名街区、汉口沿江租界红色片区等,在讲课时信手拈来,利用学生熟悉的人和事进行教育更有亲切感和榜样性。

2.利用研学等活动考察革命遗址,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直观感受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研学活动在中学校园中较为盛行,在选择研学地点时校方可将附近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备选项,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历史教师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通过实地感受的直观方式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当然,在参观之前,身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前期工作,如分小组查阅相关知识准备现场讲解等,以便激发学生兴趣,更深入了解和传承革命传统。

3.运用互联网等方式提供便捷资源,随时供学生线上学习,精准化和现代化革命传统教育。现代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讯,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将与革命传统相关的小知识点做成图文并茂的ppt或小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根据点击阅读量调整小专题的深浅,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4.举行革命传统历史知识竞赛或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学生更广泛了解革命传统知识,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个时段,提供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在竞争机制下予以掌握,便于随后的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其在中学历史课堂的渗透意义重大,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并尽量让历史课在无形中教化学生,培育学生继承先辈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靖华,张钰.利用红色旅游深化革命传统教育【D】.中国德育,2017(15):28-31.

2.陈春晖,王员.加强青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刍议【D】.理论观察,2016(10):31-35.

3.康忠仲.德育视角下中学历史红色文化教学策略【J】.大众文艺,2012(10):236.

4.刘小柳.德育立场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5(5):38-40.

1郭晓亮.区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