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

张玉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七小学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塑造孩子时,最该塑造的是他们自然形成的个性,能力的多样性,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应该把“创新”注入到学生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有创造的欲望。我们要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不要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智力;思维;创新;发展;探索创造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

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及至超越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创新力不同于智力,它包括了许多非智力的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的见解、独立的个性,必须是一个在挑战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的人。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青少年学生在继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还要养成理性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只有今天敢于否定、批判,明天才善于创新;只有今天善于动手,善于实践,明天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而学校就应该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首先,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走向创新型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等都是创新。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学生会不会提问的能力要远远超过会不会回答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

另外,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扭转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创意,从而在学习培养集体创新能力,使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

还要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有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质疑,让学生自我判断、主动探索。学生的思维与我们不同,他们的头脑中时时会冒出新颖的想法,而那些创新的火花会在瞬间产生,也会在瞬间消失,如果教师及时俯下身去倾听,挖掘出背后的创新因素,保护学生的智慧火花,用最真挚的、宽容的、欣赏的爱心去唤醒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那么就会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学中要灵活处理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体现,但是唯书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能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不可能详尽的简述所有内容,也不可能把知识发现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因此,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阻塞。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以问题情竟的形式出现,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这样的教学和学习不会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呆板,思路狭窄。创新萌芽会枝繁叶茂,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另外在教学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最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我们的基础教育,可以使思维火花光芒四射,也可能使它渐渐熄灭,因此,我们要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不要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在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