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9
/ 2

建筑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黄海涛

身份证号码 :3408231983011*** 32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加强,社会在不断进步,当前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阶段,而此阶段中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关注度较大,作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区域有着较为重要的要求,首先建筑物质量就是人们考虑的首要问题,而对于建筑物来说,影响其整体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整体的地基问题,如果地基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实际质量,所以在当前的建筑物建设上,合理使用相关的结构设计方式提升建筑物的地基质量,以此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常见问题

引言

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地质勘察技术日益提高,但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影响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勘察工作与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其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与后续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我国的岩土工程发展进程较快,但是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部分技术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深入探讨工程地质勘察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内容。

1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的重要性

地基基础是建筑建造的基础结构和首要环节,是一个建筑工程的关键和根本立足点。地基基础掩埋于地下,地下空间结构隐蔽且受地质环境、水文环境、上层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构建起来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其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容易成为建筑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生问题时不易发现,通常在发生灾难时才会暴露出来。地基基础设计因所在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和不同的建造难度。若地基基础结构不规范,建筑质量无保障,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就会使整个建筑产生裂纹、倾斜,甚至倒塌的极大危险隐患。故此,地基基础建造过程中砖混材料的选用、钢筋材料的选用、物理受力情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对于地基基础设计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整个建筑的构建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据相关资料和规范文件表明,地基基础因深度的不同会对地基基础造价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的地基基础造价是整个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6%,但因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变化、地质条件的不同,或需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地基建造的地基基础造价会略微向上浮动,占总工程造价的10%左右。

2建筑地基勘察及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2.1墙下条形基础

在相关的结构基础设计上需要完成有关的研究工作,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具体的使用需求,在相关的研究来说,墙下需要使用条形基础构建,整体的建设上需要完成混凝土来打基础,对于混凝土来说其有较强的耐久性,同时在经过相关的使用之后要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并且对于较低的建筑物当中,相关的优势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造价安排,对于相关建设来说,主要的优势就是造价较低,综合的满足操作便利的问题,所以对于工程的全面建设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整体刚度进行改进。

2.2建立地基等级体系

对于地基而言,基础施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建筑的效率与质量,所以为了提升基础施工的质量,可以从相关环节进行认真研究,让其能符合实际的使用效果,首先在地基建设上要按照不同的建设与施工要求划分地基等级(表1)。完成地基等级的建设之后需要保证建设人员可以认真执行,最大程度地完成等级要求建设,同时对于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建立一个完整体系的建设施工目标,最大程度地保证设计施工可以得到综合发展,确定地基能符合实际发展要求。

2.3对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

基于不同的情况,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可根据建筑建设的自身需求和外在因素进行不同类型的选择,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经济、稳定、舒适。根据建筑对地基基础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的要求,当要求具有一定抗压能力,而对抗拉、抗剪强度要求较低时,可选用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土的荷载力较低时,无筋扩展基础或扩展基础将难以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时,为增加基础刚度,防止由于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和损坏,应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同时根据刚度的需要,柱下条形基础可沿纵向设置,也可沿纵横向设置而形成双条形基础。若柱网下的地基土较软弱,土的压缩性或柱荷载分布沿2个柱列方向都很不均匀,可采用交梁基础。当地基基础特别软弱,上部荷载又很大,用交梁基础导致基础宽度较大而相互接近时,或有地下室,可选用将基础底板连成一片的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

2.4加强质量管理

高层管理人员需提高对地质勘察报告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应将该部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应对形成勘察报告整个过程加强管理,以保证最后呈现的报告具备应有的质量。第一步,勘察人员可结合建筑项目的具体要求,明确报告中应设置的项目,并将其完整地呈现在最终的报告中。第二步,勘察人员便需根据事先设定的报告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以获取较为全面的探测数据。另外,相关人员应细致调查建筑现场的地质、水文等数据,并在勘察期间分析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以为建筑施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丰富报告内容。第三步,相关人员应引进更为先进的勘察设备以及技术,以提高勘测和分析的精准度,从根本上提高报告的质量。第四步,在勘察结束后,应对基础设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对于施工方案的审核,应结合勘察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以及设计意见,使各项数据、要求保持一致,从整体上强化项目工程前期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使用的相关数据文件应经过细致的审核才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供基础保障。

2.5钢筋混凝土筏片基础

与其基础形式相同,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优势,在整体的基础设计上将其放置在狭小的空间当中,适合使用较小的孔隙之内,合理的完成有关规划能够综合的满足其实际的使用需求,并且不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同时结合相关的安排来说,需要就整体的优势进行有效规划,综合完成具体质量的全面提升,并且需要对钢筋混凝土都进行有效的安排,综合的使其可以符合相关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沉降的均匀度。另外,钢筋混凝土筏片的基础不可以随意应用于各种条件下,而是必须充分结合各项具体情况来进行操作。

2.6对建筑结构地基基础抗浮设计

抗浮设计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点内容,抗浮设计不当容易造成工程事故,轻则发生裂纹、漏水,重则整体上浮、倾斜。抗浮设计的关键在于对地下水水位的勘测,基于地下水水位的实时勘测数据,设定抗浮设防水位和防水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的设计需明确几点:1)地质勘测报告中未明确提供抗浮设防水位时,应要求甲方责成勘察单位提供准确有效的数值。2)在有水头压差的江、河岸边,若存在滤水层,应按设计基准期的最高洪水位来确定抗浮水位。3)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变化幅度大、区域性补给和排泄条件可能有较大改变或工程需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抗浮设计分为整体抗浮与局部抗浮,需根据建筑需求进行抗浮设计。经验算整体抗浮不足时,需采取抗浮措施(增加配重、抗浮锚杆、抗拔桩),以保障抗浮力大于水的总浮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物建设上地基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因素影响其实际设计效果,所以结合当前的具体发展要求,对地基建设进行相关的等级划分,最大程度地完成质量的综合提升,为其日后整体使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奇.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8):216–217.

[2]杨会杰,张亚辉.承德某住宅小区山地地基基础设计[J].建筑结构,2016(2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