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8
/ 2

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潘克强 1     田鹏程 2

1.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气象局  848100 2 、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气象局  848300

摘要:气象观测装备是气象业务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气象观测装备的不断增多,对于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根据气象观测装备工作实际,首先阐述了当前基层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处理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气象观测装备;保障;问题;处理

引言

近年来,气象业务的现代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各种高度集成的现代化观测装备广泛用于观测业务,自动化程度越来越突出,为气象事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对于气象观测装备的保障工作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气象观测装备保障是现代气象观测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虽说气象观测装备的普及应用大幅提升了观测效率和观测质量,但也增加了观测装备保障任务和工作强度[1]。当前,在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中还时常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为今后更好的保障观测仪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观测质量提供参考。

1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气象观测装备保障机构不够完善

虽说,新疆已经初步实行了3级气象装备保障工作体系;要求各级保障机构分工明确,依据自身的职责以及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任务进行工作;并且还实行分级管理、各自负责的保障工作形式。但是对于基层气象部门而言,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和业务科挂钩,与之相应的独立机构还很少,专职保障人员严重缺乏亦或者存在一名人员承担许多任务的现象,即“一人身兼多职”,导致保障工作量不断增加,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压力越来越大[2],从而不利于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不娴熟

目前,虽说国家、省(自治区)、市都特别重视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并且从资金、物力等方面对基层气象部门进行支持,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在基层部门中应用,大幅提升了气象业务水平。但是,因为基层气象台站内现有的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对观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掌握不全面,在发生故障问题后处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对观测设备的检测有所忽略。由于气象观测装备维修维护技术不娴熟,导致气象观装备本身的出错率也有所上升。长此以往,会使得气象观测仪器故障较多,并且无法及时有效处理,从而对气象观测业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气象部门在人员配备、仪器管理方面没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使得维修维护保障成本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高效发展。

1.3气象观测装备增多和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气象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气象观测装备和观测项目也不断增多,气象观测站网布点数量越来越广泛,有些气象部门对于测站建设比较重视,而对于后期运行维护保障工作却有所忽视,并且有些区域自动气象站处于偏远山区地带,交通不便利,这些均给气象装备维修保障增加了极大难度。当前,气象观测业务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而气象装备保障能力还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实际需求[3]

2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处理对策

2.1建立健全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体系

为了有效解决好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水平较差的问题,地方气象部门在提升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气象观测装备运行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气象部门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尽快探索出与本部门相符合、相适应的气象观测装备保障模式,积极建立全网监控、分级分片的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体系;对于当前现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任务、技术力量、人员分配等均需要不断完善,防止出现无法管控的局面,从而更好的满足气象观测装备保障需求[4]。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站网建设规模、布局以及设计进行科学统筹规划,确保测站项目前期建设与后期运行与维护保障之间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统筹兼顾。在测站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逐步提高气象观测装备运行保障水平,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并且不断增加维护保障经费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落实有关责任以及绩效考核,促使气象装备保障前期站网建设与后期维护保障之间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2增强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

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在气象部门观测业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不断加快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在条件不断成熟的状况下,积极推行分片保障模式,以增强气象观测探测系统装备运行的技术保障能力。对当前的检测维修设备以及技术方法规程要不断优化与改进,建立起与气象观测装备、零配件采购、验收、运输、供应以及质量跟踪等一体化的监督体系,不断增强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要强化气象观测站网的监控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当前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控所辖区域的观测站网的运行状态。安排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在线监控气象观测装备,实现实时监控、技术指导以及报警管理。一旦发现故障问题,第一时间排除隐患。再者,要注重气象装备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可以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装备供应保障加强管理,利用互联网对装备器材实现动态管理。对于各种类型的观测装备应制定不同的跟踪考核办法以及验收标准,确保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

2.3加强气象观测装备保障队伍建设

为了可以有效缓解气象装备保障人才不足的问题,地方气象部门应不断加强气象观测装备保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学历高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装备技术保障人才队伍。一方面,应加强气象台站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到气象台站技术保障工作规定、自动气象站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检测、日常维护、设备运行调试、现场诊断、维修方法等有关技术保障知识,通过气象观测技术保障培训不断提升气象观测装备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此外,还需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不断探索气象观测装备社会化保障思路,大力推进气象观测装备保障社会化保障机制,缓解基层保障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自主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的充分结合来共同推动气象观测设备保障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气象观测装备保障业务水平。

3结语

在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开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各级气象部门在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注重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开展,要求与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对于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从各方面不断完善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各级气象台站观测装备保障能力,满足气象观测业务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达标,沈旭,黄丹宁,等.西藏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现状研究及其发展分析[J].西藏科技,2017(1)

[2]车万新. 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南方农机, 2018 , 49(8) : 196.

[3]周丽娜 . 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时代农机, 2018 , 45(11) : 30-31.

[4]陈声超.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及发展[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4):234.

作者简介:潘克强(1991-),男,汉族,甘肃临夏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