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学后教理念下低年段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1

探索研学后教理念下低年段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式

郭少英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汇贤小学

摘要:研学后教核心价值是发展人的能力,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接受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熏陶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能力,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诵读经典 儿童发展 传统文化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我校一直致力于发展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诗文,这种集腋成裘、静水流深的学习方式,是人生一种地基式的重要积累。与番禺区研学后教核心价值是发展人的能力,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理念相一致。

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经典。

那么,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如何引导低年段的学生诵读这些经典诗文呢?

一、潜移默化

儿童对语言学习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记忆力很强,古诗词本身押韵合辙,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背诵古诗词对他们而言非但不是特别难的事情,而且是一种享受和愉悦。

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就是读起来、背起来。校园里打造书香香园,一直推行“入室即静、入座即读”,每个孩子自入学时书包里就备着一本经典诗文,或《三字经》,或《弟子规》,或《古诗一百首》,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或看、或读、或背、或吟唱,时间一长,孩子们读的古诗词多了,语感和感知都会有明显进步,甚至会上瘾。

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诵读一定时间后,会有不想读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从兴趣入手来进行引导。首先老师要加入儿童的学习,和他一起诵读。在一起诵读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此外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这种方式带来的竞争能给小孩子一种动力和愉悦,促使他们更好地诵读。这种师生互动和生生共学的学习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当孩子读到一定程度,数量上有了一定积累,认知上有了一定感受之后,就要进行一定的理性引导。可以介绍诗人,可以讲讲与古诗文有关的故事,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经历和诗人的背景状况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再加上一些有关的历史文化和掌故经典,会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兴趣。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哪怕是低年级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天长日久,积累越来越多,理解也越来越深。同时在这一阶段尽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绘画、音乐等等诗配图、读书卡,伴乐读、演读、吟诵等方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艺术是相通的,这样既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还能渲染一种艺术气氛。

三、水到渠成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只要诵读诗文达到一定数量,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孩子往往就能出口成章。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只是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和平台,比如创设环境,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从而言为心声、一吐为快。

诵读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诗文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利于学生明白事理,丰富情感。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诵读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张菊红.浅谈幼儿经典诵读启蒙教育[J].学周刊,2018(27):170-171.

[2]王海平.诵读经典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低中年级学生的诵读活动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6):28-29.

[3]张红萍.诗香词韵溢校园,雅言经典润心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