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探讨

张晓

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为此,本文对施工后的施工优化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优化

引言

建筑工程关系到社会稳定,只有全面提高后浇质量,才能满足受力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工艺、简单流程,全面满足工期要求,有效提升建筑品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最大程度的防止浇筑钢筋混凝土时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对底板、梁、墙等部位展开相应施工工作。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混凝土钢结构出现变形等问题,变形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建筑质量会造成影响。在后续建筑的使用中,影响建筑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要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

PCS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并且在施工领域所呈现的技术功能比较显著的作业手段。具体指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施工环境中存在的温度、混凝土收缩以及沉降等风险,通过先预留后浇筑的作业方式,构建混凝土带系统,从而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当前的工程施工范围中,该技术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施工作业技术,在功能方面比较突出。(1)在沉降问题的规避上,所呈现的功能特征十分显著。通过控制压力、时间等方面的误差,来规避沉降这一比较普遍的风险(2)在收缩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干预功能。在技术落实的过程中,通过干预温度指标,来避免混凝土在施工作业期间出现不良变形、收缩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积极改变施工理念,积极落实该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稳定性的施工体系,为保障工程的整体作业质量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3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3.1后浇带缝隙的宽度设计

混凝土自然凝结及热胀冷缩是后浇带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依据建筑物的走向及结构,要设计出合理的后浇带施工位置及具体宽度,并保证各后浇带的关联性,共同为建筑整体的变形情况提供帮助。其中,后浇带宽度的计算主要与建筑不同功能、混凝土材料的用量、稳定性及防水性等因素有关,通常预设宽度的数值在700~1000mm,但同时也要根据实际设计图进行宽度的合理选择,通过预留一定缝隙宽度可以为混凝土的收缩变化提供充足的空间,减少内部应力的产生以及结构狭窄问题。

3.2后浇带施工的材料与位置选择

首先,选择性能优异、性质合适的材料对技术的实现非常重要,施工材料的应用主要与接缝的预留处理与浇筑混凝土过程有关,可以先利用模板快速彻底地处理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同时还要保证凿毛效果及后浇带结构表面的相对湿润,避免出现积水及裂缝问题。其次,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保证拌合配比效果,使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者在水泥混凝土材料中加入膨胀外加剂,经水化反应后,提高混凝土体积大小,再搭配30mm厚挤塑板以形成更加紧密且防水的后浇带接缝结构。最后,后浇带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建筑各类构件的变形情况,对变形较大的区域进行后浇带施工。另外,要考虑建筑构件的受力情况,一般在剪力及弯矩较小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在梁板跨度的中间范围设置后浇带,避免在柱体位置上设置后浇带。

3.3后浇带的养护技术

由于后浇带通常是新浇混凝土施工,因此养护工作十分必要。施工人员首先要做好基本的表面清理工作,或是使用塑料薄膜遮盖或挡水砖隔离的方法,减少水资源、空气、温度对后浇带浇筑工作带来的后续影响。通常,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长要持续14天,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持续28天,正常规模的民用建筑后浇带养护时间约需1个月。

4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

4.1后浇带混凝土试验的优化

在PCS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试验环节优化设计,并对具体的试验方式进行规范处理。首先,做好试块的留置,即根据后浇带所在的位置就留置区域进行明确。其次,对试验要素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切实开展抗渗试验,从而判断混凝土内部结构是否稳定,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同时,在试验的过程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判断混凝土结构是否存在裂缝、沉降等风险,并及时进行风险规避处理。

4.2加强底板钢筋保护层优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底板施工作业以及后浇带位置需要预留出相应的空隙,施工技术人员针对模板以及保护层之间的距离等相关问题,需要进行明确把握,保证在通过测量与计算之后,设置混凝土合适的断开距离。接着在混凝土扎板上,对钢筋进行固定。在钢筋固定中,需要保证位置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得整个钢结构质量得到保障,与此同时,防止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重复施工现象。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4.3垂直施工缝处理

垂直施工缝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以避免对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影响。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模板类型选择不同的缝隙处理方式。对于钢丝网模板,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将结构中存在的杂物清洗干净。当混凝土凝固且强度符合要求之后,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钢丝网拆除并对施工缝进行清洁处理。对于木模板,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凿毛处理这种方法尽快将应用的目标清除。同时,针对垂直施工缝中存在的杂物或蜂窝等异物,工作人员需要尽快清除干净,避免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4后浇板接触面凿毛技术优化

接触面的凿毛处理要在后浇板浇筑前完成,目的是清理梁板等构件的接触面上的异物,凿除不需要的钢丝网等工程部件,使接触表面呈现坑洼状态,有利于与后续浇筑混凝土相互融合。选取高效的操作工具,可以使用钢刷针、专业凿毛器等,通过在接触面的刮蹭及锤击,逐渐剃除接触表面的污垢及松动的泥土,直至接触表面呈现较为坚硬且紧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后,及时运送走清理下的残渣及淤泥,并用清水适当冲洗接触面,呈现出凿毛效果,而经过凿毛后的接触面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开展浇筑。另外,及时使用安全网或木板作为接触面的保护层,防止外界因素破坏凿毛效果。如此,凿毛施工可以不对整个接触面重新进行开凿,有效减小了施工量,并达到应有的接触面性能及受力需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使得施工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通常会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以及断裂问题等更好解决。

参考文献

[1]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2):84-85.

[2]付友兵.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45-146.

[3]徐炜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3):94-95.

[4]叶敏旺.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四川建材,2019,45(01):234-235.

[5]郑帅强.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9(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