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2

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研究

秦雯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11

【摘要】目的:对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效果。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分娩准备;实验组(45例):应用家庭式分娩准备。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为(9.62±0.46)分、疼痛得分为(7.03±2.24)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为(158.47±30.16)mL,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93.33%(42/45),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家庭式分娩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使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且分娩疼痛感得以缓解,出血量少。

【关键词】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应用价值

分娩是孕产妇的一种躯体情感体验,也属于强烈生理和心理应激过程,容易使其形成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对分娩产生不利影响[1]。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分娩时的恐惧与焦虑情绪会使产妇的肌肉紧张,对宫口扩张产生抑制,进而诱发诸多并发症[2]。而家庭式分娩模式属于全新分娩服务形式,帮助孕产妇顺利分娩。基于此,文章将产科初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价值,希望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9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平均年龄(27.93±5.54)岁;实验组初产妇平均年龄(27.75±5.62)岁。两组初产妇基本资料统计无差异性,视为可比。

    1.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分娩准备,在宫口开至1厘米时将产妇转移至待产室,采用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形式,在宫口全开后进入分娩时,分娩期间不允许家属陪同。于分娩以后,对产妇疼痛评分观察[3]

实验组应用家庭式分娩准备,具体措施如下:

积极创建家庭式单间产科病房,且房间内的设施齐全,设置电视、电话、多功能电动床与独立卫生间,24小时提供热水,给产妇一种家居感觉,营造理想与治疗环境,有效缓解其恐惧感与焦虑感[4]。初产妇可由助产士、丈夫与父母全程陪护。在分娩之前,助产士可对初产妇与家属开展家庭式健康教育,告知其分娩容易发生的情况。另外,传授产妇使用多功能产床的方法,使其体力消耗得以缓解,有效促进顺产[5]。在活跃期,助产士要向产妇与家属讲解与分娩相关的信息,不断提高其分娩信心,积极配合临床分娩。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家属要为初产妇给予心理与生理支持。于分娩以后,对产妇疼痛评分观察[6]

    1.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等一系列临床指标数据进行比较。

    1. 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内容而言,主要通过±、t检验的形式进行表达,而对于计数资料而言,主要使用%以及卡方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比较呈现差异性时,通过P<0.05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对比

前者新生儿1minApgar评分为(9.62±0.46)分、疼痛得分为(7.03±2.24)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为(158.47±30.16)mL,后者新生儿1minApgar评分为(9.02±0.21)分、疼痛得分为(8.59±1.77)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为(181.39±36.55)mL,t值分别为7.9596、3.6655、3.2446,p值分别为0.0000、0.0004、0.0017,前者较之于后者,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

1 实验组、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自然分娩率

实验组

45

42(93.33)

对照组

45

35(77.78)

X2

4.4056

P

0.0358

3 讨论

近年来,在现代医学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产科服务思想也更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7]。为此,产时服务并不仅仅更新了服务要求,同样在修养环境以及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明显改善,使孕产妇分娩进入全新阶段。家庭式产房能够为孕产妇提供全面服务,不仅提高了医疗品质,且将人文关怀思想有效融入其中[8]。而且,在家属全程陪伴的情况下,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生产心情相对放松,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9]。与此同时,孕产妇能够感受到家的感觉,心情也明显改善,可更好地投入分娩,提高分娩依从性。

在以上研究项目中,实验组初产妇接受家庭式分娩护理,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可以说明,家庭式分娩模式与产妇心理需求相适应,可缓解其恐惧感,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帮助,充分突显人文关怀理念[10]

总体来讲,在产妇分娩中引入家庭式分娩模式的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顺产几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分娩结局,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冯玉珠,覃莉,李秀霞, 等.家庭式分娩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3,41(6):807-809.

[2]熊烨.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08(6):5-7.

[3]曾霄芬.家庭式分娩模式对产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19(9):1537-1538.

[4]黄亚雪.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71.

[5]王晓蕾,郑美凤,秦双梅, 等.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对足月初产妇引产过程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2):231-233.

[6]段小网,张慧,赖婉君.家庭式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100-102.

[7]骆晓荣,许桃花.人性化服务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探讨[J].心理医生,2018,24(32):148.

[8]程艾敏.家庭式陪伴分娩在预防产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18(15):110-110.

[9]吴文琴.产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的应用效果研究[J].母婴世界,2016(24):121,124.

[10]邱彩虹.产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的应用效果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8):4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