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2

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格桑曲珍

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 851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与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社会越来越重视国民法律意识的树立与法治观念的提升。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大都往往不成熟,不具备强烈的法治意识,为此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断渗透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法治意识,能够自觉学法、守法与用法。

关键词: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所谓法治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服从法律,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学习、认知与身心法治的重要时机,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可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治理念,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教师是开展思政理论课的关键,旨在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而教师所做的就是在于讲明白、讲清楚道理时能够进行生动、深入且具体的纵横比较,充分利用真理的力量来实现对学生的感召,用深受的理论功底来赢得学生的支持[1]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启发式情境案例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知,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师来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时会取得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设计,重视科学概念并延伸到其他领域,不能用教学内容完全替代。还需要对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进行准确的把握,对教学目标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处理,且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

如: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掌握自由、规则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则的维护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如何自觉地遵守规则和培养法律意识。为更好的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视频,如一名中年女子插队买票,四周人尽管议论纷纷但是不敢当面纠正、职责,当这名女子到达窗口买票时,因售票员告知她票已售罄而暴躁起来、出口伤人。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一些学生认为正是由于一群这样随意插队、不遵守秩序的人存在,整个社会生活才会变得杂乱无章,人人不遵守规则、不按规则办事,则人们的行为就缺少了约束。这对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社会规则能够起到很大帮助,然后教师延伸了教学目标,举了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例,如果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则整个社会会变得更加杂乱无章[2]2实施体验教学,形成法治思维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如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学习效果不佳等。基于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放性,在各种情境案例中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结合教学目标,多列举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与触动人心的案例[3]

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城市守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举例《狼来了》的故事,即孩子第一次、第二次说狼来了的时候 ,大家都选择了相信 ,最后狼没有来,而第三次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人们都不再相信他。根据这个情境案例,学生可以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念,教师可以借机引出讲诚信的重要性,明白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与生活中,如果失去与他人之间的诚信,则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护。因此,诚信作为联系现代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做人、兴业与立国的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讲诚信和守信用的人。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个中可以开展一些模拟法庭的活动,所选择的活动案例需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关于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引导学生能够亲身的体验,并以案为境,实现对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充分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法治演讲主题活动,积极的向学生普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旨在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所演讲的内容最好能够与青少年的生活接近,如某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因零花钱不够买游戏装备而偷同学的钱等[4]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一方面,高度重视社会热点新闻与时政热点。根据总书记的指示,核心价值观念是一种个人的德、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站在教师的角度上,需要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多关注社会上的新闻热点与时政热点,然后能够将课文知识内容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核心价值观,对来自于知识的力量进行充分的感受,在社会热点新闻、时政热点的帮助下给学生提供产生一定启迪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一定贡献。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得与道德、法治有关的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时代,初中生有很多机会接触网络,为帮助学生丰富自身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多媒体等方式。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如青少年普法、青少年法治教育教育、青少年法治课堂等,通过观看直观的画面、视频,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充分汲取网络资源,实现对正能量的传播。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在线解答

[5]结语 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法治意识,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教育力量的发挥可实现对一批优秀青少年的培养,即有责任、有担当、有法治意识。为此,教师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线上教育结合线下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眼界。

参考文献:

[1]钟巧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才智,2020(07):56.

[2]李萍萍.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2):24-25.

[3]司社忠.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起来[J].学周刊,2019(27):81.

[4]陈福喜.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黑河教育,2019(07):24-25.

[5]王有斌.浅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