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初探

兰瑞果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8124

摘要: 基于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核电工程建设单位标准化工作现状,本文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和优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优化

  1. 引言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事关企业战略发展,是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企业标准体系运作,可以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各项法律法规要求,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科学及精益化管理,还可以使企业获取良好的置信度,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核电工程建设单位均建立了多种管理体系,如核质保体系(HAF003)、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等,诸多管理体系造成了各企业编制了众多的程序或标准,程序或标准之间存在重叠或矛盾,为执行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协调、自洽的企业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2018年7月1日,新版《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2017)标准发布实施,为各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管理的系统方法,该标准旨在分析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识别关键过程、资源和要素,确定标准化对象,最终建立协调统一的企业标准体系,该标准也为各类管理体系整合、兼容和拓展提供了方式方法。

2 组织

要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企业标准体系,必须建立以最高管理者为领导、全员参与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组织机构。最高管理者全面负责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并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配置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析内外部需求和期望,制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策划,组织协调各部门进行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其他各部门负责根据本部门承担的业务情况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岗位标准,建立标准子体系,全面参与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

  1. 企业标准体系构建和优化

    1. 需求和现状分析

企业标准体系构建和优化的输入是各相关方的需求期望,通过对各项输入的分析,找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的对象,最终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核电建设单位的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如能源局)、国家监管单位(如核安全局及其监督站、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顾客及买方、企业所有者及股东、供方及承包商、公司员工等。

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见表1

表1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表

相关方

需求和期望

标准化对象分析

政府主管部门

合法合规、国产化、公益性、社会效益。

合法合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安质环管理、能源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标准管理。

监管单位

核安全、公开透明。

核质保体系、技术标准管理。

顾客及买方

质量符合要求、价格合理、服务周到、交付及时。

核质保体系、科技开发管理、安质环管理、交付和服务管理、技术标准管理。

企业所有者及股东

持续盈利、无违法违规、良好的企业声誉。

合法合规管理、安质环管理、规划计划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财务审计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行政事务综合管理、市场开发管理、科技开发管理。

供方

互利共赢。

采购管理、技术标准管理。

公司员工

安全健康环境、较好的收益、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安质环管理、行政事务综合管理、党群工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

目前,核电工程建设单位为满足核监管要求和市场竞争需求,均建立了多种管理体系并实现了体系认证,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管理标准、岗位标准大都以程序的形式出现。

2)程序(标准)编制质量不高,部分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未纳入到程序(管理、岗位标准)中,造成程序(管理、岗位标准)和技术标准之间割裂。

3)多体系相互独立,缺乏融合,程序(标准)繁多杂乱,程序(标准)之间相互交叉、重复、不协调甚至矛盾,造成执行者无所适从。

3.2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

企业标准体系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建设并优化,企业标准体系包含诸多领域的标准子体系,每个标准子体系实现特定的目标。我们把这些子体系按照需要的功能再细分成诸多模块,这些模块既能有效的管理标准,又能把标准组织起来产生需要的功能[1],这种模块化结构的子体系协调统一,形成了规范一体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岗位标准子体系[2],按照国家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关于技术标准体系的规定,结合核电工程建设单位标准化需求及现状分析,核电工程建设单位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如图1

5f1fb34403be4_html_6a11e3a92c571250.gif

图1 核电工程建设单位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3.3 标准的选择和制定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只表征了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而每个结构分支中所需要纳入的标准才是标准体系的主体[3]。纳入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必须有需求,凡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标准都应当纳入标准体系,而仅供参考的标准无需纳入标准体系。

程序文件应进一步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序可以规范成管理标准和岗位标准两大类。管理标准重在规定某体系要素或某一业务流程的要求,牵涉多个单位共同实施,具体规定各个部门做什么、怎么做,一般应规定各活动的定性要求;岗位标准重在规定某一个部门特定岗位的要求,岗位标准对所从事工作的描述更加细化、具体、定量,类似作业指导书能直接指导岗位人员实施某项具体工作。有时我们难以区分某些程序是管理标准还是岗位标准,若管理标准能够满足特定岗位的作业要求时,就可以将此管理标准直接作为岗位标准使用[4]。各部门也可以通过梳理各个管理标准需要完成的工作,将这些工作分解细化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形成岗位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岗位标准,三类标准紧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制定管理、岗位标准最重要的输入,制定管理、岗位标准的依据文件应包含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且应找出适用管理、岗位标准的所有要求和条款,然后把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条款转化成可以供各部门和岗位执行的管理标准、岗位标准条款,从而实现了三大标准子体系的整体协调。

34多体系融合

多体系融合已是众多企业共同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际上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IAEA在 GS-R-3中规定了建立、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要求,该管理体系旨在可以把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安保、质量和经济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并提出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完整的管理体系考虑各项活动应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分成不同管理体系分别考虑各项活动应采取的措施[5]

企业标准体系是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标准化管理系统方法的平台,各类管理体系文件都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对于各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单独编制标准文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对于各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可采用整合、兼容和拓展的方式,对标准进行一体化整合,整合的方法是对各管理体系要素相互关联、具有共性、要求相近的条款统一编写管理标准[6],将各体系的要求都完整包罗在一个标准里,从而形成不同管理体系的共用标准,然后采用多编号形式纳入不同的管理子体系中共用,如此既保持了各管理子体系文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又使企业管理体系简单、高效。

  1. 结束语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及优化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并分析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目前,一个企业多体系同时运行的情况比较普遍,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时必须研究各体系之间的共同点和兼容性,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各个体系进行整合。另外,在工作实践中应使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相互协调、互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简单高效、系统全面的企业标准体系,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春田.企业标准体系需进行结构改革. 中国标准化[J],2015,(05).

[2] 国家能源局.DL/T 485-2018 电力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18.

[3] 石玲玲.企业标准体系相关问题探讨.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J],2018(03) .

[4] 赵祖明.解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岗位标准的关联. 标准科学[J],2019(01).

[5] IAEA. GS-R-3.1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cility and activity[S]. VIENN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2016.

[6] 霍迎辉.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研究.标准科学[J],201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