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浦绍仁 1 曹传明 2 李晓光 2

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 广西金钦州丰产林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林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保障和物资基础,并有效的促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维持林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林业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无公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无公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对病虫害加以认识,积极寻找科学的对策进行防治,随着无害化病虫害治理办法的推广,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得到了最佳的整治,确保林业健康发展。同时,要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统一性意义,既要发展林业经济,又要防止病虫害对林业造成威胁。

1.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分析

1.1天然林占比较少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全国整体林业覆盖面积逐渐增大。然而,当前我国的林业所占比重中人工林占比较大,真正的天然林较少,天然林与人工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具备完备的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存在着完备的食物链体系,很多病虫害会在天敌的抑制下难以扩散,这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了一定负担[1]。而人工林中并没有病虫害的天敌,很多林业一旦爆发病虫害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天然林的比重较小是造成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2使用农药不规范

当前的很多种植工作中人们未能规范使用农药,比如当产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时,人们认为农药对病虫害无法起到一定作用,过多依赖农药。同时,增加对农药的使用次数,防治时无法保证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并且,林业企业在工作中存在明显错误,面对产生

的病虫害,不仅没有对其预防,也会在整体上造成很大影响,增加其破坏性。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其抗药性不断增加,也给林业企业增加更多成本。在长期建设和发展中,病虫害产生明显的恶化趋势,影响林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1.3林业防治病虫害难度大

大面积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其存在的天然林占有比例低,使用的农药方式和用量都不够正确。同时,大量林业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快,其具备的抗病性也比较强,面对大量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和大量数量,将导致在工作中面对很大难度。当在某个区域产生林业病虫害现象时,如果未对其积极处理,将引发大面积污染现象,无法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积极发展。因此,针对其产生的危害和问题,需要为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2.林业病虫害应用无公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2.1积极推广应用前沿技术

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想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就要树立创新的精神。在工作面前,敢于进行突破,推陈出新,积极进取。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延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理念进行创新,对林业病虫防治的技术

进行创新。在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资金的应用,提升无公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一方面,林业相关部门需要筹集周转资金,促进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还必须制定专款专用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规避资金运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减少资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林业建设中的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同时,还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通过微生物、病虫天敌、生物农药等方式进行无公害防治[2]。另外,在使用农药时,要优先选择绿色农药,结合其他前沿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多重防治,提高整个林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

2.2注重树种选择的多样性

区域林区病虫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难以抵御害虫的侵扰。树种单一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之一,所以当地政府需要保护树种,科学种植不同的植物,动态监管林区动植物的数量与状态,抑制害虫繁殖,保持生态平衡,尽可能地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抗性。

2.3加强管理提高林木抚育

在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营林方法,同时选择抗病性与抵抗力较强的树种进行栽培。此外,还要注重林间生物多样性的构建,提高林区生态系统的整体防护能力[3]。其次,在栽培种植期间还要做好苗木的消毒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苗圃,防止因苗圃选择不当造成的病虫害问题。同时,还要做好轮流作业以及封山育林工作,适当添加病虫害天敌,通过生态系统的构建增强森林的自我防范能力。最后,对于天然林的病虫害防治更要注重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划分重点防范区域,利用生物药品代替化学药品,加强病虫害防治投入,杜绝乱砍滥伐,保护天然林的生态平衡。

2.4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能力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能否实现早发现早防治,是决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一定要重视病虫害监测工作,制定完善的监测预防制度,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从气候条件与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出发,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逐步提高监测预报工作的准确度,实现尽早发现病虫害,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并应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减少因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病虫害大面积扩散。

2.5强化林业检疫工作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着,牡丹江林业依然存在着交叉分配的情况,这也是导致病虫害频发的原因之一。所以,林业管理部门要全面发挥自身作用,严格开展林业检疫工作,引入先进的林业检疫技术。针对已经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林业区必须要严格隔离,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此外,需要申请更高的财政支持,提高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各林区检疫工作的通信网络,强化林业检疫站的监督管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病虫害检测预告体系,这样才可以加强林业防

护质量。

2.6密切关注林业建设动态

地方政府需要联合国家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及社会团体等共同构建病虫害防治机制,将地方工作与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相结合,明确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构建林业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多方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管,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次数。例如,将信息技术引入病虫害防治动态监管机制中,在林区不同区域合理设置监控探头,安排相应的监控人员密切监管森林情况,对林区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某区域出现病虫害现

象立即上报。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需要资金支持,林业部门可以与政府合作,从地方政府获得一定的补偿资金用于购置防治设备[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病虫害的发生就像人体中的毒瘤,严重威胁林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影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要尽早、尽快进行排除,从而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使得我国的林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国家和社会必须对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和防治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地做好全面的工作,使得林业的病虫害得到全面的防治,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使得我国的林业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才能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持稳定的状态,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7,11(6):139-142.

[2]滑莎.论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4):250.

[3]陈扬.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无公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2015,11(23):90.

[4]林荣斌.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5(19):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