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探究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

杨道秋

山东省烟台市第 970医院皮肤科 山东省烟台 264002

【摘要】目的:探究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8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随机分为左西替利嗪治疗的对照组(44例)与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的观察组(44例),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慢性荨麻疹患者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促进症状消失,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较为常见且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患者常存在皮肤与血管炎性充血等症状,疾病每周会发作2次以上[1]。当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感染、过敏等有着密切联系[2]。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为常用治疗方式,且联合用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8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为20例,年龄21至73(44.82±3.85)岁,病程3至16(7.94±2.67)个月,红晕直径0.81至2.82(1.55±0.54)cm,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至74(45.45±3.37)岁,病程3至17(7.85±2.44)个月,红晕直径0.80至2.84(1.52±0.58)cm。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249)治疗,1天1次,1次5mg,治疗4周。

观察组给予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依巴斯汀(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503),1天1次,1次10mg,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瘙痒、风团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5f1be7659be56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5f1be7659be56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E(70.82±3.82)U/ml,白细胞介素-4(71.26±3.15)ng/L,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1.28±2.26)ug/L,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免疫球蛋白E(U/ml)

白细胞介素-4(ng/L)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u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4)

131.36±16.72

87.29±4.25

113.72±15.28

90.73±4.46

74.37±11.42

55.38±2.44

观察组(n=44)

131.28±15.37

70.82±3.82

112.69±14.34

71.26±3.15

74.28±10.52

41.28±2.26

t

0.0233

19.1181

0.3260

23.6527

0.0384

28.1218

P

0.9814

0.0000

0.7452

0.0000

0.9694

0.0000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15.33±2.15)d,风团消失时间(25.82±1.17)d,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组别

瘙痒

风团

对照组(n=44)

20.37±3.82

31.28±2.24

观察组(n=44)

15.33±2.15

25.82±1.17

t

8.6267

14.3313

P

0.0000

0.0000

3讨论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伤血管黏膜,对皮肤美观性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皮肤癌[3]。身体因素、食物、生物因素等都是慢性荨麻疹常见诱因,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快速出现风疹块,并且存在麻刺及局部瘙痒,症状会越挠越严重,发作次数也会逐渐增多,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4]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E(70.82±3.82)U/ml,白细胞介素-4(71.26±3.15)ng/L,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1.28±2.26)u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15.33±2.15)d,风团消失时间(25.82±1.17)d,少于对照组,P<0.05。左西替利嗪是抗组胺药物羟嗪的衍生物,并且具有长效特异性H1受体拮抗作用,能较好的阻止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皮肤反应,并且在出现变态反应时,能非常有效的抑制嗜酸粒细胞活化及趋化作用,并且这种药物选择性高,药效时间长,进而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5]。针对组胺与卡巴胆碱刺激所造成的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依巴斯汀能发挥较好的抑制作用,进而有利于胃酶及胃酸活性降低。在临床治疗中,以上两种药物虽然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但是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药物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见,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所以,给予慢性荨麻疹患者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促进症状消失,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冉春涛.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7):56-58.

[2]曹俊,刘卉.消疹托透饮协定方联合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3):39-43.

[3]黄渝瀚,段茜.加味当归饮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总IgE及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8,21(12):77-79.

[4]衡鲲.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5):588-590.

[5]柳研,杨春艳,姚丽萍,等.过敏煎联合双倍剂量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8,47(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