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郭谊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 4411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再进行引导式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的小儿脑瘫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引导式教育前,两组患儿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对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后,实验组患儿的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好于对照组患儿(p < 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引导式教育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儿完善肢体功能,进而使得患儿的康复效果更好,家长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是由脑损伤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通常发病期在一个月大左右的新生儿中。小儿脑瘫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出现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等,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进行引导式教育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寓教于乐等方式帮助患儿更有效地康复,与此同时引导患儿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等,提高患儿的语言叙述能力,再结合患儿本身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制定专属的培训内容。以下本文将要研究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再进行引导式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的小儿脑瘫护理。首先说明此次研究实验90例研究对象及其家属都已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为1-35个月,平均年龄为(16.79±2.5)月,男童有22例,女童有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35个月,平均年龄为(16.65±2.43)月,男童有22例,女童有23例。据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上并无明显差异,说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本院给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提供常规的康复护理,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应十分了解患者的病症资料,耐心向患儿家属解释病情及患儿住院治疗的基本情况,避免让患儿家属出现焦虑,不安的悲观情绪。护理人员也要对患儿进行语言沟通能力的引导、自主完成生活基本行为的引导等。

给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再提供引导式教育,具体内容有:(1)护理前的宣教:护理人员应在给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前跟患儿家属说明护理所用花销,该护理方式对患儿起到哪些作用以及关于患儿病情的一些详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属对引导式护理的配合度。(2)引导式教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现有的病情状况和对患儿的预期状况制定一个专属的引导式教育规划,其中必须包括的有护理人员通过陪患儿看书,看动画片等方式以奖励式引导来提高患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与患儿做一些他感兴趣的游戏等方式来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2]。奖励式鼓励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参与度和对引导式教育护理的配合度。(3)心理辅导:因病情原因导致一些患儿出现语言沟通能力不足,表达存在障碍,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开导患儿,使用一些可以拉近与患儿关系的方法来增添亲密度,引导患儿能多表达自己。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儿的生活日常,用本院制作的综合能力评分表(总分100分)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患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分越高,说明患儿恢复的越好,即康复效果更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该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5f1be41ce3207_html_29fa59f1c9cab42d.gif ±s)表示,以t,x2检验,若P<0.05,则实验数据存在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实验数据可得,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能力:实验组患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各项指标(98.56±1.45)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89.97±1.76)分,两组实验数据均存在差异,即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由脑损伤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通常发病期在一个月大左右的新生儿中。小儿脑瘫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出现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等,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临床上暂时还没有根治小儿脑瘫的特效药,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大多是通过康复护理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地控制

[3]。近些年,根据有关报告了解到,将引导式教育引入常规的康复护理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患儿病情的控制率和患儿病情本身的康复效果。引导式教育,也被称为peto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形式,它是将护理和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系统地进行有效的神经调节和科学指导,以此来完成患儿的功能锻炼,帮助他们高效地康复[4]。结合本文探究结果,可发现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引入引导式教育的确有助于提高患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引入引导式教育是可以帮助提高患儿康复的综合能力等各项指标,与此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华.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5)1:41-41.

  2. 赵娜.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S1:402-403.

  3. 万娜,胡天兰,陈婧颖,袁曼.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61-163.

  4. 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