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工程勘察重点与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岩溶地区工程勘察重点与难点

韦仁稳

广西柳州明园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54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的工程基础设施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角角落落。与工程大范围开展相伴随的是工程技术的提高,在面对各类复杂的地形地势、土质结构时,工程勘察施工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类具有新时代技术特色的设备逐渐投入应用。然而,尽管技术方面不断进步,实践中的工程勘察仍面临着较多的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良策。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工作便是较为突出的难题,此类工作关系重大,对日后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得到妥善处理。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岩溶地区是中国施工建筑中并不常见的土质类型,一般而言,岩溶地区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但其他地区也会偶尔出现具有类似特征的地质结构。岩溶地区的地质结构相对并不稳定,可变的因素较多,极易为工程建筑埋下隐患。因此,为了减少或者杜绝岩溶地区的建筑稳定性事故,工程勘察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1岩溶地区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工作应当具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坚持科学的地基处理原则;第二、坚持先进的工程勘察技术手段。

1.1科学的地基处理原则

依据目前的工程勘察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经验,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原则主要有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指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工作中,注重对溶洞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溶洞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单层溶洞和重叠溶洞,二者均是较为常见的溶洞类型,并且二者的特征具有显著不同,不能一视同仁,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首先在单层溶洞的处理中,必须首先考虑洞体的稳固性问题,单层溶洞的洞体是否能够承受地基以上的重量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其次,在重叠溶洞之中,工程勘察的手段和方法需要进行改变。重叠溶洞具有比单层溶洞更加复杂的内部构造,故相应的其内部的稳定性解决措施也较为复杂。依据不同的重叠溶洞特点,有着不同的处理技术。第一种,在工程施工设计与重叠溶洞的位置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取躲避重叠溶洞的方法,将打孔位置控制在重叠溶洞的范围以外。这种方法比较经济,对于实践中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第二种,采用嵌岩灌注桩的方法,从重叠溶洞的内部进行贯穿。此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较低,但是成本会随之增加。

1.2先进的工程勘察技术手段

在长期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勘察体系,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其中以地质调查和测绘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遥感技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法相对较少。地质调查和测绘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高校内部的主要课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均较为成熟,且准确率较高,使用的门槛较低。大量的勘探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工地的自然环境,采集当地的土质土壤、水资源等信息,完善勘察资料,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地区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人员难以进行准确测量,或者人员难以深入实地环境。在岩溶地区,此类的环境较多,因此必须有其他的手段进行辅助。遥感技术是相对比较理想的实践型解决措施。遥感技术利用雷达、红外遥感等先进的设备,对施工目标地区进行反复的勘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遥感技术却由于设备的限制,无法完整地收集重叠溶洞的信息,也会因为复杂的环境而被迫降低信息的准确度。

2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难点问题

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勘查中主要有两个难点问题:地下水渗漏和地基灌注。地下水渗漏是影响最大,危害最恶劣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溶洞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特殊的地质和较多的地下水。在溶洞地区,一般降水较为丰富,而土质极易被水分穿透,故在底下形成了溶洞,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溶洞内部以及周边地区均有有大量的地下水。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将地下水进行隔离,确保地基的稳固性,但是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以及水分的渗透,地下水会逐渐影响到工程建筑的地基稳固性。工程勘察中地基的难点也有地下水的影响,地基必须进行完备的防水工作,否则随着时间地基的安稳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溶洞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地基的工作也便具备了较高的难度,其中如何打孔、如何浇筑、如何清孔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动。

3溶洞地区的难点问题策略

3.1地下水渗透问题策略

在溶洞地区的地下水渗透问题中,常见的实践操作技巧为堵、疏、补。堵是指将地下水的一些通道进行堵塞,迫使地下水远离建筑工程,确保建筑工程附近的地下水较少;疏主要是指利用溶洞中原有的河道或者地上的河道、水库将地下水进行疏导,通过疏导地下水的流向和轨迹确保建筑工程的地基不会受到影响;补主要是指对溶洞内部的地基进行修补,利用防水布或者黏土等建筑材料将地基进行覆盖,增加地基的防水性。在实践中,疏和补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策略,相对于二者,效果更好的疏导策略却因为一些条件限制无法大范围应用。疏导地下水必须借助一些河道或者水库,否则人工开凿河道或者水库,极易对周遭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甚至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堵塞地下水的原有通道,迫使其改道,可以保护地基,防止地基被水分侵蚀,而且还会促使地下水自行寻找其他通道,遵循了地下水的自然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修补地基只适用于地下水水量较少的地区,修补措施无法防护较多地下水的渗透,故有一定的适用限制。

3.2地基打孔灌注策略

钻孔灌注桩基是较为常用的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流程有钻孔、清孔、埋设护筒、灌注等。首先,在钻孔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开孔的位置准确,然后考虑地质的特殊性,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保证开孔的质量。在一些地区的施工中,需要在钻孔时不断地加注泥浆。钻孔完成后,需要对开孔进行清理。清孔既是清理工作也是检查工作,需要对开孔进行内部和外部的仔细清理,确保尺寸不会受到杂物的影响,还要对开孔的口径、尺寸进行二次测量,确保与施工设计的数据要求一致。清理完毕后,可以根据施工的需要加设护筒,保证建筑的基础部分安全。在灌注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对垂直钢筋笼进行加固,确保满足工程的强度需要,灌注水泥时必须速度放慢,确保水泥灌注充分,不会有气泡等真空区域。

4结语

溶洞地区的地形地势复杂,地质结构多变,对于工程建筑勘察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际,各地的经济发展必须都有所显现。工程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秀基建经验,完善自身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质量,将工程勘察的工作不断提升,为之后的建筑工程具体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全面的指导。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合理利用实践中的优秀技术手段,定能为建筑工程在溶洞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莹莹.岩溶勘察中物探技术的选择分析[J].大科技,2017,(14):205-206.

[2]陈黎.贵州省遵义市中桥水库库区成库条件论证[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7):42-43.

[3]彭湃,汤自权.广西岩溶型尾矿库如何快速寻找溶洞的勘察方法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35(1):46-48.

[4]姚勇.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