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在家怎么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小儿腹泻 ,在家怎么处理

周龄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小王的孩子今年刚好4岁,平常身体好,但在前年冬春换季时出现腹泻,又打针又补液,不光孩子明显见瘦,大人也跟着糟心糟力。眼下又更是气温骤变的时节,担心孩子又会出现腹泻,遂向我咨询如何在家做好小儿腹泻处理?

现代医疗理念下,小儿腹泻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腹泻则以纠正脱水为主,即可喂白开水或米汤,若小儿食欲正常可食用无油面条、稀粥等流食,还应口服补液盐,1袋冲水250ml,起到轻中度脱水预防的目的,无需禁饮或禁奶。同时,日常生活中还应充足准备儿童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等,口服给药下可于肠黏膜表层处构成保护膜,减轻刺激,还可减少炎症渗透物,以减缓肠蠕动为导向,起到收敛止泻的目的。但若小儿出现腹泻合并发热、脓血便等现象,应立即就医。

  1. 小儿腹泻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小儿腹泻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前者多为病原微生物导致的腹泻,多为肠道病毒、细菌感染,后者多为饮食不当或气候等因素。报道显示,寒冷时节,80%左右婴幼儿会腹泻是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如轮状病毒肠炎,且发病时节多集中在秋冬季节,还可称为秋季腹泻。

  1. 秋季腹泻。还可称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呈现季节性的特点,无地域差别。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群体中,发病尤为迅速,早期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次数明显增多,且呈稀水状、蛋花样等,若症状较轻,可在1周左右自行痊愈;若较为严重,会面临脱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等问题,威胁小儿生命安全。现代医疗技术下,病毒感染尚未存在特效抗病毒药物,也不可使用抗生素,多是以补液和营养支持等疗法,杜绝脱水等各类并发症。为预防此类现象,可对2岁以下小儿施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

  2. 细菌性感染。多是由饮食不洁导致,如喂养冻存后加热母乳、冷藏食物加热不到位、外出就餐时食物不洁等。该类原因导致的腹泻集中在夏季,因温度较高便于细菌繁殖。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存在黏液、血丝,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和呕吐等现象,较为严重时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和病毒性肠炎相比,该类腹泻除基本补液、纠正脱水等治疗外,还应采取抗生素足疗程救治。

  3. 饮食因素。好发于小宝宝时期,是因人工喂养、添加辅食等因素导致。

  1. 小儿腹泻的用药

(1)口服补液盐。小儿出现腹泻时,应采取口服补液盐治疗,直至腹泻停止,以此达到预防脱水的效果。若已表现为中度脱水,可及时口服补液,若存在呕吐或口服不耐受的现象,应改为输液。同时,由于腹泻会丢失机体电解质、水分等物质,不可仅饮用白水,而口服液内含有葡萄糖、电解质等成分,可起到补液的效果。

(2)抗生素。是小儿细菌性肠炎常见药物,因抗生素种类较多,给药时应及时入院检查,明确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方可居家用药,但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模式,杜绝不规范用药引起的各类危害。

(3)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的一种,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鼠李乳杆菌等,可对病原菌侵袭、定植等起到抑制效果,还可有效调节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减轻腹泻,减少腹泻时间,多适用于早期病毒性肠炎小儿群体中。但在此过程中,若使用抗生素,药物间隔时间不可少于2h,且水温<40℃。

(4)粘膜保护剂。于肠粘膜处吸附病原体、毒素等,增强其屏障功能,还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攻击。常规情况下,多见蒙脱石散,于服药时应为空腹状态,精准调节药物、水间的比例,保证用药合理性。

3、小儿腹泻的饮食

3.1 宜食

(1)水果。①苹果。营养价值较为丰富,号称“水果之王”,可和机体酸性物质予以中和,增强机体抗病力,还可对毒素予以吸附,适用于虚汗腹泻和中气不足等小儿群体。②荔枝。含有诸多蛋白质、维生素C,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且荔枝属于性温燥类食物,呈现养血安神和补脾益肝的功效。③石榴。含有诸多生物碱、鞣质及熊果酸,可于肠道内构成保护膜,还可起到抑菌效果。

(2)蔬菜。①淮山。是健脾养胃类食物的首选,淮山粉可对食少腹胀、脾胃虚弱及腹泻等病症予以救治,且更易被小儿认可。②胡萝卜。含有诸多胡萝卜素,可逐步演变为维生素A,具有补肝明目和健脾和胃的效果。同时,内含果胶成分也可促使大便成形,对肠黏膜处细菌、毒素等予以吸附。③扁豆。呈现健脾止泻和消暑除湿功效,是腹泻呕吐、脾胃不和等小儿常见食补,但应加热煮熟,丧失凝集素、溶血素活性。

3.2 忌食

(1)生冷和刺激类。常见凉菜、冰箱冷藏类瓜果等,还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芥末或辣椒,因上述食物均会对肠道造成刺激,加重腹泻。

(2)致腹胀类。常见牛奶和豆类等易胀气类食物,极易加重腹泻。个别情况下,小儿也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即在腹泻是其不可饮用含乳糖类乳制品。

(3)高脂类。由于肠道腹泻,导致小儿消化能力明显减弱,应减少高脂类食物的摄取,如奶油、油酥点心及肥肉等,因脂肪消化不到位会诱发小儿滑肠。

(4)粗纤维类。常见竹笋、榨菜和芹菜、菠菜及韭菜等,因上述食物含有诸多粗纤维,可加快肠蠕动。

若为婴儿群体,存在进食欲望时可采取喂养方式,若为母乳喂养应持续喂养母乳,若为人工喂养可改为不含糖类的腹泻奶粉,或50%稀释牛奶;若表现为重度呕吐,则应禁食4-6h,随后恢复母乳或常见食物,但应逐步恢复,不应一蹴而就,少食多餐。

4、小儿腹泻的预防

从整体上而言,若未及时做好小儿腹泻治疗和处理,则会诱发营养不良,阻碍其正常生长发育。即营养不良多集中在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等小儿中,若为轻度,多表现为皮下脂肪含量减小、肌肉轻微萎缩;若为重度,多见肠壁变薄和黏膜褶皱消失,淋巴组织萎缩,且伴有脏器缩小现象。随着营养不良现象的持续存在,小儿抵抗力明显下降,还会诱发各类感染,如尿裤感染、支气管肺炎及鹅口疮等,还会延缓腹泻痊愈,呈现恶性循环。为杜绝此类问题,可在居家饮食和生活过程中,做好以下预防干预措施:

①手卫生。饭前、便后等时段均应指导小儿彻底洗手。②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操作,是预防秋季腹泻的关键,多集中在2个月-3岁左右小儿群体中。③饮食卫生。奶瓶等饮食餐具应彻底消毒,禁吃隔夜食物、水分等,还应倡导母乳喂养,腹泻高发时段禁止出入公共区域,杜绝交叉感染。④生活指导。定期更换尿布,若表现为尿布污染现象应立即更换,预防尿路感染或褥疮红臀等问问题;禁止过度忌口,杜绝高糖高脂和粗纤维类食物;若表现为手脚凉、精神萎靡、囱门凹陷及小便少等现象,应警惕是否为脱水,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