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 HIV/AIDS职业暴露防范与应急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1

医护人员 HIV/AIDS职业暴露防范与应急处理

黄晓秋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很高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方式是性传播、体液传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母婴传播等。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感染患者在我国以较快的速度蔓延。2019年1—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感染者13.1万例,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5.8万1】

HIV/艾滋感染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实验室样本器官、脑脊液、胸水,腹水、羊水等等体液都是污染源。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就有可能产生感染的风险。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有6135例健康工作者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其中被感染者20例,感染率约为0.33%。而感染者大多是我们的护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2]。做好职业安全和防护是医务工作者本职工作的要求,也是自我保护的第一要务。

一、标准预防是关键

经过HIV实验室初筛,一旦发现病区有阳性患者,即使没有进一步确诊,病房的床旁都应挂上红色的血液体液隔离标识。对HIV/AIDS感染者尽量使用安全输液针头。

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戴橡胶手套。如果怀疑会有体液喷溅的风险,事先都要穿上隔离衣、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或者面镜。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病人要及早转至专业机构(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治、隔离。

二、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

一旦有发生职业暴露,首先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且在一小时内报告所在单位(每个单位都设置有预防保健科或者院感科等),并在两小时内向辖区内的处置机构(各地、市、县都设置有专门的医疗或者防治机构负责)报告。暴露人员要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3】。随后到专业处置机构预防给药。

发生HIV职业暴露事件后,无论事件大小,对事件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部门工作人员均有义务为职业暴露者的所有信息严守秘密,并且把暴露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起一年时间视为可能的HIV传染源加以预防。

三、职业暴露专业评估及预防性治疗

由HIV职业暴露评估专家小组(在县级及以上医院都设有评估专家组及定点医疗机构或部门预防给药)评估及制定方案。职业暴露发生后,专家组评估意见应及时告知暴露者。一旦职业暴露成立,专家组拟定的治疗方案应征得暴露者同意并签字认可后方可实施。

暴露者要填写《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HIV职业暴露评估专家小组根据评估情况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根据评估结果,HIV职业暴露评估专家及时拟定治疗方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有效地实施抗逆转录病毒暴露后预防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28天。

分别在发生HIV暴露后立即、4周、8周、12周、6月后对职业暴露者进行HIV抗体监测。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在对职业暴露者使用预防性用药时及用药后2周、治疗结束时,均需监测职业暴露者的全血细胞、肝功能、肾功能,并注意高血糖症, 血尿, 溶血性贫血, 肝炎, 结晶尿等问题。做好 随访、观察和记录。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EB/OL].2019,11,30.http://www.nhc.gov.cn/jkj/s3586/201911/c2388ce70bdd404ea6dfcd886591784d.shtml

[2]贺生.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J]. 首都公共卫生,2015,9(4):191-1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