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研究进展

吉青 1 杨芳 2

1.新乐市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700 2.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儿科非器质性、代谢性、全身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症状典型,但容易与其他胃肠疾病的症状重叠,需要注意鉴别,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内科;病机;诊断;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呕吐、恶心、反酸、畏食、腹胀和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异常,且可以排除全身性疾病,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日久易造成营养不良,危害其身体健康,是消化系统慢性器质性病变的重要诱因;发病率相对稳定,发病范围广,遍布全球,且发病人群分布广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但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社会地位低下者、年轻者和女性为主,其中儿童占40%以上,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因此,临床内科应深入研究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及治疗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保证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1.发病机制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和消化道内脏高敏感性有关[1],其中十二指肠、胃及幽门等动力异常,引起胃窦动力减弱、胃节律紊乱、近端胃容受性障碍、胃排空延迟,进而出现腹胀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胃肠黏膜及其平滑肌对化学性(胃酸酸、胆汁、营养物质)、机械性(扩张)、生理性(胃容量)刺激的感受或耐受阈值下降,导致进食后胃肠道应激反应强烈,出现上腹部疼痛和嗳气等不适症状,日久引起体重降低。

此外,临床发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还受幽门螺杆菌感染、食欲刺激素水平下降、胃黏膜肥大细胞胃电节律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和遗传、饮食、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食欲,使感染者产生饱胀感,影响其胃排空功能,引起消化不良症状;食欲刺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胃排空延迟,出现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表现;胃黏膜肥大细胞胃电节律紊乱直接影响胃的机械收缩功能,造成胃动力障碍,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酸过量分泌会诱发、加重胃炎,出现胃痛、反酸和恶心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和长久、持续、过重的心理压力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进而引发消化道疾病;饮食无度、偏嗜都会损伤胃肠黏膜,增加消化系统疾病风险。

2.临床诊断

鉴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非器质性病变特点,临床主要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通过腹痛和大便相关症状来进行初步筛选,并利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等实验室检验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炎症和代谢性、器质性疾病,进一步确诊。此外,临床还常通过超声、13C红外线同位素检测、体表胃电图等检查手段明确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情,以便探讨病因、制定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其中超声检查方便且无创伤,可通过检测胃排空时间准确判断胃动力功能;13C红外线同位素检测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且无创伤,可准确了解胃动力障碍情况;体表胃电图检查方便、无创伤,可客观记录胃肌电活动。除了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外,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容易与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等非器质性消化功能紊乱疾病混淆,临床主要通过疼痛的部位和发生频率对其进行鉴别。

3.内科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胃动力药和助消化药两种类型[2],其中红霉素、多潘立酮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等胃动力药可增强食管蠕动,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并协调幽门收缩,进而恢复胃及十二指肠的舒张力和收缩力;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和双酶消化散等助消化药可有效减少肠腔内部未消化食物,进而有效缓解腹胀和腹部不适等症状;二者联用可有效促进胃肠排空,协调肠胃运动,并提升分解代谢率,辅助消化吸收,效果更好。

此外,临床还常联合使用健胃合剂、四磨汤口服液和乐食合剂等中药制剂来宽中除满、下气和中、散寒止呕、解表化湿、止泻升清、健胃醒脾,以促排气、助消化,缓解消化道症状;针对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精神心理和饮食等方面的致病因素,利用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制酸剂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刺激,利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微生态制剂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通过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解除心理负担,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总之,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儿科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敏感性增高为主要病理基础,临床内科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来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并利用胃动力药和助消化药治疗,以减轻消化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儿童健康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张琳,赵煜,张书红.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9,17(01):26-27.

[2]王英,胡玲.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20):4055-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