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系统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

彭清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徐汇 200030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8月诊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8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54%,显著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8.1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症状,稳定度过麻醉苏醒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

全身麻醉是手术治疗的常用麻醉方式,可显著减少患者疼痛感,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麻醉苏醒期是术后恢复正常的关键时期,大部分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稳定患者在术后麻醉苏醒期的生命体征,减轻麻醉造成的应激反应,需对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期进行护理干预[1]。本文分析了系统性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所产生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2017年4月~2019年8月;研究病例选择我院诊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8例。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术前意识清楚,经过沟通后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史、精神障碍等。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3:21,平均(45.1±0.3)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22,平均(46.3±0.5)岁,患者的性别、年龄数据相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遵照常规护理规范进行护理。

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关键环节开展。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讲解全身麻醉治疗的必要性、术后苏醒期症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应对。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前进行口部和咽部护理,提升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能力[2]。②术中护理。增加手术巡回次数,按摩患者的肢体,缓解酸胀和麻木等不适感。避免患者出现抓伤、拔管等意外事件。调节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加强患者的保暖护理,术中输注的液体需提前预热,放置在恒温箱中。关注手术时间患者的尿管是否被牵拉,避免术中输液过多造成膀胱过度充盈或导管牵拉尿道黏膜。若患者存在高危躁动迹象时可使用束缚带,保持肢体属于功能位,在束缚带下垫软垫,定时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皮肤受损[3]。③术后护理。当患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叮嘱患者保持情绪放松,避免紧张。若患者躁动迹象明显可给予适量镇静剂,避免发生危险。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对患者尿道产生刺激,产生尿道口疼痛、尿排不尽等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心率增高、血压升高表示患者应激反应严重,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效果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的例数[4];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麻醉苏醒完毕后进行评价,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研究所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19.0来分析与检验,并对差异进行对比,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5f16aea04c0cb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差异用X2和t进行检验,只有P<0.05时可认定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9.35±0.52)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5.48±0.35)分,t=15.0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好。

1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例数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数

比例

观察组

44

2

4.54%

对照组

44

8

18.18

X2

-

-

4.06

P值

-

-

P<0.05

3 讨论

全麻患者手术苏醒期躁动是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和定向力障碍等,轻则导致切口出血、缝线断裂、引流管滑脱等,严重可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全身麻醉术后躁动属于意识障碍的症状表现,致病因素有心理因素、手术治疗刺激、麻醉药物等。系统化护理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细节性等特点,可预防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症状,帮助患者稳定度过苏醒期。

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54%,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8.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表示系统化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系统化护理可增加患者对患者全身麻醉的了解,心理疏导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减轻患者的机体应激性反应[5]。护士要耐心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躁动迹象。针对高危躁动迹象的患者要提前最好应对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术中的保温护理、舒适度护理,术后要及时阵痛,确保患者安稳度过麻醉苏醒期。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应用系统化护理可显著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症状,使患者安全、稳定度过麻醉苏醒期,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庆容,孙彩虹.全麻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呕吐原因的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1):112-114.

[2]张慧琳,周隽,王晓燕.麻醉复苏室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0):95-99.

[3]孙翠兰.麻醉苏醒护理对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9):112-113.

[4]王月,谷秋寒.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3):149-150.

[5]陈虹.综合护理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不良情绪、舒适度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2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