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

孙佳佳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省 台州市 3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首先对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后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停用36小时,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每天口服两次,每次50毫克,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变药量,持续药物治疗12个月以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SBP、LVEDD、LVEF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56例患者在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SBP、LEVDD、LVEF值明显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到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值得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50万人,心力衰竭患者的变病率约为0.9%,患者住院后的病死率约为5.4%,心血管疾病仍然是目前导致我国人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这也是我国心血管防治工作的一项严峻考验。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主要是指由于心脏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出现了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够充分的排除心脏,继而导致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量不足,引发心脏循环障碍症,某种意义上来讲[1],心力衰竭不是单一的指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心脏疾病发展到了终末阶段。临床中对于治疗心力衰竭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因此我院制定了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方案,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积累的经验,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5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32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2±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且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纳入标准:(1)诊断结果显示,56例患者全部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依从性良好,可以随时进行随访。(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4)无其他全身性疾病。

排除标准:(1)排除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持有禁忌症或过敏症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3)排除中晚期妊娠患者。(4)排除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给与患者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2]。然后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停用36小时,叮嘱患者改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生产厂家: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 国药准字号:H20170344)治疗,口服50毫克每次,每日早晚两次,后根据患者的耐受量逐渐调整剂量,定期回院复查,需连续治疗12个月。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5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记录比较。比较5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等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56x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将数据的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将结果以n%的形式表示,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将结果以x±s的形式表示。当结果表示为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5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BPLVEDDLVEF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SBPLVEDDLVEF值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具体结果请见下表1.

表1对比5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BP、LVEDD、LVEF值(X±S)

时间

例数

SBP/mmHg

LVEDD/mm

LVEF/%

治疗前

56

116.69±17.51

63.58±12.35

31.85±9.23

治疗后

56

107.92±19.28

59.21±9.53

37.74±12.14

T

2.520

2.096

2.890

P

0.013

0.038

0.005

2.2对比56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仅仅有1例低血压、1例血管性水肿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而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有4例低血压、6例血管性水肿以及3例高钾血症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1%,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1. 讨论

心力衰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临床上的一个高难度的挑战,而且它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的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比较大,因此我院特此制定了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沙库巴曲缬沙坦主要是由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脑啡肽酶抑制剂两种药物共同组成,特别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明显缩小[3],左心室射血分数随之提高,表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脏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1. 参考文献

[1]戴聪, 邹凯, 曹杰, et al.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7):661-664.

[2]唐娟.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35):45-46.

[3]谢诚, 叶静, 缪丽燕. 61例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分析[J]. 中国药房, 2019, 30(08):122-125.

作者简介:孙佳佳(1989-9-9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工作单位: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历:本科,职称: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