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3

晚期血吸虫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彭建平

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探究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共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行多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行单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腹水复发率等指标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应根据其分型采取不同措施,腹水型接受病原学治疗,巨脾型以手术切除脾脏。

[关键词] 临床分析;治疗方法;血吸虫病;晚期;腹水型;巨脾型

Clinical analysis of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treatment

Peng Jian Ping

(huangpi district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stitute, wuhan 430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icacy of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huangpi district of wuhan from May 2018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of treatment methods, half of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were assigned to the study group, and half of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single-subject treatment were assigned to the study group.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the time of ascites resolution and the rate of ascites recurre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according to its type.

[key words] clinical analysis; Treatment; Schistosomiasis; The late; Ascites type; The giant spleen type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共80例晚期血吸虫病人为调查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54.3岁,患者中50岁以上者48例。晚期血吸虫病人中,腹水型45例,巨脾型10例,结肠增殖型5例,侏儒型5例,其他普通型15例。查阅住院病历,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入院各项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L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乙肝标志物“2对半”、心电图,X线胸透、肝胆脾B超等。患者入院前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卵沉淀试验(COPT))、以及治疗疗程和经费使用情况。治疗方法按《晚期血吸虫病救治方案》,腹水型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巨脾型以改善临床症状,创造条件施以外科切脾术;侏儒型、结肠增殖型予以对症治疗。

1.2观察指标 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可按如下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患者治疗后腹水未复发,巨脾切除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恢复劳动能力;②有效:患者治疗后腹水未复发,巨脾切除成功,但有严重并发症发生;③无效:患者腹水复发,巨脾切除后的12个月内死亡[3]。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21.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χ2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76.32%,研究组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χ2=5.21,P=0.02<0.05)。

2.2 其他指标 研究组在死亡率、并发症率、腹水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在腹水消退时间上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2.3 对80例住院病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既往从未有过呕血史者有55例;曾有过1次或1次以上呕血的10例,其既往上消化道出血数次的15例。劳动能力呈半劳力或衰弱状况的有50例;无劳动能力者10例;有劳动能力者仅20例。具体治疗方法:

2.4腹水型患者

对有肝性脑病先兆症状嗜睡、情绪激动、烦燥等早期应用谷氨酸钠或精氨酸静脉滴注,控制蛋白摄入、口服甘露醇导泻、清洁灌肠等。对发热、腹胀、腹痛、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效果不佳,查白细胞及分类升高,腹水常规检查,有腹膜炎症状体征者,考虑原发性腹膜炎,早期应用抗生素、导泻,以减少肠道细菌数量,清除肠内毒素,减少防止肠菌移位。对食道吞钡发现有食道静脉曲张根据情况应用心得安、654-2、降低门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利尿剂效果不佳时采用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口服心得安、甘露醇、清洁灌肠,必要时放腹水每次2000-3000mL,放完腹水后静滴人体白蛋白5-10g。45例腹水型晚血患者行吡喹酮病原学治疗45例。其他混合行原学治疗35例。基本治愈的50例,病情稳定15例,未治愈15例。

2.5 巨脾型治疗

10例巨脾型肝功能chi ld分级均为C级,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行巨脾切除成功5例;因手术风险大,放弃手术行内科继续保守治疗。益肝灵、多种维生素、复方丹参片、654-2、西咪替丁、心得安,支链氨基酸、促肝细胞生成素静脉滴注治疗。

2.6 结肠增殖型

5例,经抗炎、支持护肝,吡喹酮90mg/kg体重六日疗法治疗,腹泻减轻,半年后大便正常,肛门指检结节明显缩小近消失。

2.7 侏儒型

5例均为成年人,行营养、支持、护肝、多种维生素、吡喹酮病原学治疗。

3 讨论

3.1 从结果看,晚血患者以腹水型居多,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重、年龄大、病程长,有的患者反复治疗达8次之多。部分患者合并其它疾病,常见贫血、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许多患者经对症治疗好转,仅2~6个月后病情又出现反复,晚血病人数居高不下,腹水型晚血临床治愈率低,复治患者占绝大多数。因此,对基层血防医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规范的治疗措施,及时进行病原治疗,治前进行询诊及必要的生化检查(ALT、AST),治中、治后辅以一定时间的护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减少新晚血病人的发生。调查中发现个别晚血疗程短(7d),疗效难以实现,故对每年需救治的晚血病人应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除对症治疗外,还应保证一定的支持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出院后尚需保证一定的维持治疗,救治医院应加强追踪与随访,及时掌握患者有关情况,从根本上减少晚血复发。实施晚血免费救治康复工程,对晚血救治的治

疗转归及项目的绩效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

3.2 调查发现,晚血患者主要是农民,年龄分布大部分在50岁以上,年龄最大者82岁,但50岁以下青壮年患者有32例,年龄最小者25岁。均因在血吸虫病疫区生产、生活、捞鱼摸虾、戏水感染,漏查、漏治发展致晚血。因此应加强疫区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提高疫区人群受检率,重视外出打工流动人群返乡后查病工作。在疫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疫区人群化疗的覆盖率,而城区尤其是非疫区,往往成为晚血防治的盲点。由于城乡人员流动频繁,城市居民来自各地,有的来自流行区,加上交通便利,人员活动范围广,因出差、度假等感染血吸虫时有发生。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经验,疫水接触史往往被患者和医生忽略,导致误诊或漏诊,故在定期进行晚血普查,及时发现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发展为晚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8~109.

[2] 郭家钢,余晴.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及趋势[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17:5.

[3] 卫生部.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N].卫办疾控(2005)29号,2005.

[4] 黄一心.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14(4):303~306.

[5] 徐晓菲,乌文琳,黄育英.晚期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HB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17(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