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8
/ 3

浅析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

邱伟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2

摘要:近些年互联网上频频曝出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校园的暴力行为,对被欺凌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国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肆无忌惮,事情愈演愈烈,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并不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效。尤其是在大学环境中,是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重灾区,相比于中小学,大学欺凌事件往往更为恶劣,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影响也更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提高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视程度,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分析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成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欺凌;成因

校园欺凌行为是指的个体或群体攻击羞辱比较弱势的个体,在中小学和大学阶段中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众多学生不可磨灭的阴影,伴随学生的一生。在大学阶段,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大学宿舍中,群体攻击排斥个体比较常见。欺凌者以欺凌行为为荣,肆无忌惮地欺负羞辱个体,被欺凌者在心理方面可能会出现焦躁抑郁,孤僻,精神紧张等各种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威胁到了学生的健康生活。为了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就需要深入分析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成因,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做好跟踪调查,确保方案落实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做好预防防范措施,逐步消除校园欺凌事件。

一、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

(一)个体因素

在被欺凌者方面,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发生欺凌事件,并没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导致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对其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其次一些学生在性格方面比较内向孤僻,不善于和外界进行交流,即使发生了校园欺凌行为也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对自我没有较高的自信度。而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傲慢,在课堂上常常善于表现自己,这一类同学很容易成为异类,成为他人嫉妒和攻击的对象。而有的同学是由于外观、疾病等各项因素,成为了被欺凌对象,这一类弱势群体,他们本身没有较高的自信心,因此欺凌者很容易得手,事件愈演愈烈,对被欺凌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而在欺凌者方面,他们可能是由于家庭因素,从小受宠性格骄纵,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中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地欺负他人,并引以为傲,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错误。而有的欺凌者,他们往往会选择弱小的对象欺负凌辱,通过这一行为来证明自身的权利是处于较高地位,他们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脾气暴躁,且具有较强的控制欲。

(二)群体因素

在群体当中旁观者的反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旁观者站在被欺凌者一方时,他们的挺身而出能够及时制止这一行为,杜绝事情的演变。被欺凌者得到相应的维护,也会降低一些负面情绪。但是大部分的旁观者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并不敢挺身而出,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沉默当中,而这一沉默,相当于给予了欺凌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欺凌者会更加肆无忌惮,通过欺负他人树立威严。而一些旁观者也会加入到欺凌行为当中,模仿欺凌者的各项行为。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方面,大学校园更加接近于社会环境,大学生已经进入了独立生活的阶段,更多的时间他们是和自己的同学室友相处,通过各种磨合,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一些学生难以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一直处于焦躁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和自己的同学室友发生了冲突,继而演变为校园欺凌事件。其次大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建设,对学生的校园生活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漠视愈演愈烈,被欺凌者走投无路,无所依靠,长时间的欺凌会对被欺凌者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加上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并不到位,欺凌者会通过欺负他人来宣泄内心情绪,而被欺凌者出现内心焦虑、抑郁等各种新的问题也得不到疏解。

(四)社会因素

学校周边不良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健康文化的渗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也会受社会上一些风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加剧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而且也会诱导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校园欺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内心孤僻

长期被校园欺凌的学生,缺乏安全感,负面能量较多,难以对他人产生信任和依赖,因此减少了和外界的交流沟通,封闭内心,导致出现内心孤僻等负面情绪,他们沉默寡言,并不擅长和他人交流,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

(二)精神紧张

欺凌行为的范畴比较广泛,对他人进行言语侮辱,羞辱,嘲笑,讽刺,拳打脚踢、带头孤立等,都属于校园欺凌,被欺凌者一直处于受压迫的环境中,精神异常紧张,害怕欺凌者的各项行为,而且无法预知,即将面临的危险和困境,加剧了被侵略者内心的恐惧,他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影响了睡眠和心理健康。

三、防止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校管理

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需要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校坚决杜绝这一行为并加大惩处力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根据校园欺凌的具体情况,严重者采取开除学籍处理。加强校园的治安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日常巡逻时,要求保安保障学生的安全,提高警惕性,即使发现一些打架斗殴欺负凌辱等事件,并加以制止,防止事情愈发恶劣。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开展就校园欺凌事件的交流会,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异常,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及时制止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此外学校还应当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呼吁学生提高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尤其是旁观者的身份,要引导旁观者敢于发声,及时出手阻止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上报学校,由学校解决,保护学生的安全。

(二)构建完善的宿舍选择制度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的地点。大多数事件是由于群体排挤个体、个体之间的人际冲突矛盾等等,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科学的宿舍选择制度,在入学之前要求学生在网上填写更为详细的住宿信息,将兴趣相投,价值观,生活习惯类似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宿舍,如果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以及与学生调配宿舍权力。从环境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工作

学校还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指导。辅导员也需要参与到其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主动找学生交流聊天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原因。而心理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行为或负面情绪,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案,逐步消除一些紧张,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保护好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而对于欺凌者,心理教师应当加强和其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欺凌事件的看法,从而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辅导员共同开展教育工作,引导欺凌者认识这一行为的错误。也需要家长介入到其中,实施共同教育,有效地缓解欺凌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校园欺凌行为。

(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校园欺凌防范机制

政府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校园欺凌防范机制,提高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关注力度,引进各方力量,对欺凌者进行教育、制止,对被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社会关怀,逐步消除校园欺凌事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专门的组织,加强合作学校的联系,为被欺凌者提供平台给予其帮助。校园欺凌,防范组织中可以由医疗,心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人才组成,为被欺凌者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帮助,给予其力量支持,削弱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减轻欺凌事件对受害者的影响,并对欺凌者进行矫正教育。

(五)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机制

国家和政府也应当提高对大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机制,在各大校园实施并确保其高效落实。学校的负责人,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创设法律普及教育课堂,对学生教师开展,案发之时的普及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属于违法行为,势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责任。利用法律法规来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机制的威严性,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成因来源于个体、群体、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因素,根据这些成因深入分析,制定完善的校园欺凌防范机制,强化学校教育管理,加大对欺凌者的惩处力度。构建科学的宿舍选择制度,避免学生在宿舍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从心理方面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重视校园欺凌事件,构建相关的防范机制,给予学生一定的力量支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校园欺凌防范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法律治理,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保证学生的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周锦章.大学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9(05):46-51.

[2]汪红晨,刘箭.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3):55-58.

[3]李秀锦.曾受欺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应对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8(06):31-37.

[4]陈仙歌,赵蕊.校园欺凌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ABC理论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5-118.

[5]刘霞,曹倩倩.高校校园欺凌现状分析[J].山西青年,2019,(5):295.

[6]李珊珊,张梦,尹臆涵.校园欺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7,(36):54.

[7]肖君宜.大学生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97-198.

 作者简介 :邱伟 19861月 男 江西兴国 学历: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邮编: 330032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