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应急管理与安全科学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浅析 应急管理与安全科学的关系

陈艳华

身份证号码: 45270119750123****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对于应急安全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学科范畴下的安全科学基本内涵概念及应急管理和安全科学相关联系进行了简单叙述,并对安全科学的理论下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能力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应急管理;安全科学;关系

引言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新成绩,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统”与“分”、“防”与“救”、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关系等等。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往往需要有力的学理支撑,而重大社会实践需求向来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就此而言,当下梳理安全科学基本内涵,探究应急管理与安全科学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学科范畴下的安全科学基本内涵及应急管理和安全科学相关联系

1.1安全科学学科范畴中安全与安全科学的基本内涵

安全科学应该研究所有行业领域的安全现象和规律,解决所有行业领域的安全问题。但目前的安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远远无法担负这样的使命任务。按照原劳动部组织专家于1991年编辑出版的《安全科学技术词典》,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而安全科学则是“研究安全生产规律的科学”。尽管不同研究者从各自视角对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有不同阐释,但都不否认上述内容。《安全科学技术词典》进一步界定了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人—机—环境系统是安全科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劳动安全卫生领域应用系统工程和人机学的原理和方法,揭示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本质,探索安全生产的规律性,是安全科学的重要内容。”显而易见,安全科学学科的初始研究领域是安全生产,目前安全科学学科所研究的安全主要是生产安全。在该学科酝酿创立之初,学科名称究竟使用“安全科学”还是“劳动保护科学”,曾在学界引发激烈争论。在安全科学学科创立发展过程中,分管安全生产的部门(原国家劳动总局、原劳动人事部、原劳动部、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一直发挥着主导推动作用。目前安全科学力量强的高校,追溯历史,绝大多数起源于针对高危行业的单科类院校,如矿业学院、钢铁学院等等。

1.2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的同与不同

安全科学目前可以为应急管理提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集中在事故灾难领域,因为事故是安全科学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事故恰恰又是突发事件在事故灾难领域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安全科学对应急管理的主要理论贡献是生产安全事故孕育发生演化的机理规律,当然这些规律既可用于事前预防准备,也可用于事中应急响应处置和救援。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即使在安全科学适用的事故灾难领域,安全科学和应急管理的视角也有很大差别。安全科学重在事故预防,而应急管理重在事故应对处置。应急管理现实需求肇始于危害公共安全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应急管理活动的基本主体是政府,进而扩展到其他主体(包括企业)。在应急管理语境下,企业的角色任务主要表现在:预防和应对自身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于外界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适当准备和响应行动,保护自身安全或为其他主体的应对行动提供必要支持。相比之下,尽管安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但安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姗姗来迟,起源于高危行业领域工伤事故预防需要。在安全科学语境下,企业及其全体员工才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基本主体,政府则通过对企业的监管间接规范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尽管重特大事故处置救援实践早在应急管理一词出现之前便一直存在,但从安全科学视角,对事中事后阶段的关注重点是事故演化规律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最终也揭示了事故演化规律),而非应急处置救援规律。

2高度重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里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而不是只强调经济增长,不顾安全甚至以破坏环境资源、忽视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代价。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2.2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我们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求我们在做好常态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应对各类危机的能力。

3落实安全科学发展观并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3.1提高认识并加强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宣传和培训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风险”是对未来事件的结果与发生概率不确定性的总称,是应急管理的重点和焦点。要从领导和组织上提高对加强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企业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尽快在现有议事机构基础上,强化工作职能部门建设,在应急准备上做足做好文章。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对自己工作或业务系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要跳出那种只有安全环保部门对事故结果负责,在管理和监督上实行单打一的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落实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的职责,突出应急预防,实现应急联动,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2有备无患并加强应急物资保障

日常消防器材、人员防护装备、报警或监测装置等应急物资,是生产设施或经营手段的附属品。由于应急物资只是在意外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不像其它一些日常维持正常生产的设备、设施那样,直接为生产经营带来效益和回报。所以,以往有一些单位认为应急物资的配备花冤枉钱,常常会减少甚至省掉这部分投入,以至于在危急关头才追悔莫及。这种做法和应急管理的要求是严重相悖的,是片面突出效益在作祟,是不关爱生命、不尊重科学的表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保护人、关心人放在首位,把员工健康、企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当作企业的首要问题,合理配备应急物资,足额保证应急费用,使其在应急预防、救援响应中真正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结语

现阶段,安全科学可以在事故灾难领域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安全科学作为与应急管理关系最密切的一级学科,可以借助其公共安全二级学科为应急管理学科创立发展提供支撑空间。安全相关学科面向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需求而生,必然因社会安全需求的变化而变。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目前的安全科学学科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新的相关学科对接,也要坚持自身视角定位,不能妄自菲薄,轻易动摇自身根基。无论如何,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最主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安全需求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安全科学学科目前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不会消失。安全科学学科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基本概念、通用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架构的丰富与完善,取决于全体安全学者和安全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潜,张爱军.“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修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1):5-11.

[2]庄育智,等.安全科学技术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1-2.

[3]江涛.劳动保护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与刘潜同志商榷(一)[J].劳动保护,1988,(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