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临床应用

叶才风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 云南 宣威 655400

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促进临床精神科药物使用有效方式。 方法 对医院28例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病例回顾,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 结果 临床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存在常规习惯用药,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结论 在对于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规范使用流程、慎重换药、缓慢加减药物以及定期复查的原则,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缩短有效地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科药物;临床应用;治疗效果

前言:精神科疾病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是一种以表现在心理、行动活动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有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癔症、疑病症以及抑郁性精神症等疾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精神科的常规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其中,在药物治疗中,常见的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阿立哌唑、五氟利多等药物)、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心静稳定剂(如:卡马西平、尼莫西平等)、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佐必克隆、5-HT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等)。本文详细介绍对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探究有效地用药方式。

  1. 实验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8例精神科疾病患者,其中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为9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98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 CCM D-3 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伴有各种躯体疾病者和假出院未归者。5

1.2实验方法

对医院28例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病例回顾,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结合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药物治疗的放置,分析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

1.3数据分析统计

对于有效地实验室局统计,运用SSPS18.0软件,有效整理实验数据,保留实验中存在的差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

  1. 实验结果

临床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存在常规习惯用药,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对于患者的统计中,其中治疗有效患者26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出现好转现象,患者的病情明显得到改善,有效率92.8%;实验无效患者2例,患者的症状并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趋势,实验无效率为7.2%。

  1. 实验结论

在对于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规范使用流程、慎重换药、缓慢加减药物以及定期复查的原则,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缩短有效地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的康复。

在对于精神科药物的临床实用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就是药物使用频度的变化。在药物治疗中,常见的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阿立哌唑、五氟利多等药物)、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心静稳定剂(如:卡马西平、尼莫西平等)、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佐必克隆、5-HT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等)。精神科药物多种多样,眼花缭乱,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的病情,不同种类的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

其次就是在药物的使用方式上。除早期合并针剂治疗外,巩固和维持治疗均以单一用药为主体,联合用药均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多见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可能是为了加强镇静、节省费用。

第三是在药物副作用变化上。由于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使得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较为罕见 ,出现的副反应多以轻度锥外系反应 、心率加快、口干、便秘等为主 ,其中利培酮所致的女性闭经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5药物的使用,伴随副作用的产生,因此,在药物的使用上,医护人员就应该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有效地降低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将药物使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对患者疾病的治愈。

第四是在药物滥用问题方面。药物滥用的问题是在精神科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疾病的治愈,还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因此,要精神科药物的选择与应用上,就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的使用规定,给予患者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

最后就是药物的选择方面。因为新型药物的不断研制和使用,使得药物的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在开放病房体现得很明显,开放病房的首选抗精神病药均为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 ,这也说明患者群体的不同及对治疗的要求不同很大程度地影响着药物的选择。5对药物的选择上,就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药物,保证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病情的治愈。有效合理的选择额药物,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康复,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在抗精神病药物,例如:阿立哌唑片的使用中,就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药物用量。每天一次,每次10毫克,连续服用两周之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最高不能超过30毫克,此后,需要保证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变,直至患者病情康复。

在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中,例如:帕罗西汀的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使用剂量,口服使用。治疗抑郁症,一次20毫克,每日1次。治疗强迫症,开始剂量为每日20毫克,依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以每周10毫克为阶梯递增,其治疗剂量范围在每日20毫克到60毫克之间。治疗惊恐障碍以及社交焦虑障碍疾病,开始剂量为每日10毫克,依患者的额病情逐渐增加,以每周10毫克为阶梯递增,其治疗剂量范围在每日20毫克到50毫克。

在心静稳定剂药物的使用中,以卡马西平片为例,抗惊厥患者,其初始剂量每次100~200毫克,每天1~2次,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抗燥狂和抗精神病患者,开始每日0.2~0.4克,每周逐渐增加至最大量1.6克,分每日3~4次服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保证其对人体的高效性、安全性,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保证疾病的治疗性效果。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精神科的常规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患者采取有效地药物治疗方式,保证患者身体的康复,早日摆脱病魔的干扰。另外,其用药方式的研究,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晓春. 对老年精神科患者临床特点的探究[J]. 当代医学,2014,20(16):52-53.

[2]马忠慧. 精神科临床实验室低血钾危急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

[3]徐坤莲. 探究精神科合理用药[J]. 工企医刊,2012,25(02):30-31.

[4]李孟涛,张永清. 我国儿童精神科药物用药现状及鼓励研发措施建议[J]. 精神医学杂志,2015,28(02):159-160.

[5]景洪华,田博,张文忠,王心蕊,刘延梅,孙波. 住院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现状分析[J]. 山东精神医学,2005(02):1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