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液化技术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煤炭液化技术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发展研究

孙思凡 张鑫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10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将煤炭液化技术应用在煤炭领域,本文围绕煤炭液化技术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发展展开讨论,为煤炭液化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炭液化;能源利用;应用发展;研究

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对煤炭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可以稳定多个领域的生产状态。在提升煤炭能源利用率过程中,积极应用煤炭液化技术,根据煤炭生产的实际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液化技术,在提升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煤炭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煤炭液化技术

煤炭液化技术是应用在煤炭生产环节,通过高温、高压氢气以及催化剂等共同作用,可以使煤由大分子转换为小分子,利用小分子煤炭,可以提升煤炭的利用率。在应用煤炭液化技术时,要求煤炭具备一定的等级,例如气煤中应用煤炭液化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液化效果。气煤具有液化性能特点,主要是受到H/C原子比的影响,原子比越高,在液化技术的作用下,气煤会快速进入到液化状态。在对我国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发现,液化等级较低的煤炭资源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具有液化性能的煤炭资源为5000亿吨,优化煤炭优化技术,应用在其它煤炭中,可以提升煤炭的利用率。

  1. 煤炭液化技术性能比较

现阶段煤炭液化技术工艺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IGOR+、NEDOL、HTI以及SRC-II,对上述技术工艺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反应器类型、温度、压力、空速、催化剂及用量、固液分离方法、在线加氢、循环溶剂加氢、试验煤及试验规模、转化率、生成水、C4+油、残渣以及氢耗。IGOR+工艺技术选用鼓泡床,温度条件在465-470温度范围内,压力为30MPa,空速为每小时一立方米0.60t,催化剂及用量为炼铝赤泥,含量在3-5%范围内,作为不回收物质,固液分离方法为减压蒸馏,存在在线加氢,循环溶剂加氢为在线,试验煤及试验规模为使用先锋褐煤,每次用量为200t,转化率为0%,生成水为28.6%,C4+油为58.6%,残渣为11.7%,氢耗为11.2%。NEDOL工艺技术选用鼓泡床,温度条件在430-465温度范围内,压力为17-19MPa,空速为每小时一立方米0.36t,催化剂及用量为天然黄铁矿,含量在3-4%范围内,作为不回收物质,固液分离方法为减压蒸馏,不存在在线加氢,循环溶剂加氢为离线,试验煤及试验规模为使用神华煤,每次用量为150t,转化率为89.7%,生成水为7.3%,C4+油为52.8%,残渣为28.1%,氢耗为6.1%。HTI工艺技术选用悬浮床,温度条件在400-450温度范围内,压力为17MPa,空速为每小时一立方米0.24t,催化剂及用量为铁系胶装催化剂,含量为0.5%,作为不回收物质,固液分离方法为临界溶剂萃取,在线加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循环溶剂加氢为部分,试验煤及试验规模为使用神华煤,每次用量为3t,转化率为93.5%,生成水为13.8%,C4+油为67.2%,残渣为13.4%,氢耗为8.7%。SRC-II工艺技术,温度条件在400-460温度范围内,压力为10-14MPa,空速为0,催化剂及用量为煤中黄铁矿,固液分离方法为减压蒸馏,存在在线加氢,循环溶剂加氢为在线,试验煤及试验规模为使用美国肯塔基煤,每次用量为150t,转化率为805%,生成水为7.2%,C4+油为60.3%,残渣为13.6%,氢耗为4.7%。

在上述液化技术中,以SRC-II溶剂精炼工艺为例,该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在煤炭处于固液状态时,采用过滤和减压蒸馏技术,可以快速完成固液分离操作,并且在分离过程中无需使用催化剂。该技术一般应用在高硫煤中,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NEDOL属于日本工艺,该工艺处理煤炭过程中,会将处理过程分为四个单元,包括转变单元、煤化反应单元、液化油蒸馏单元以及溶剂加氢单元。每个单元在独立的反应装置中进行,在反应的准备阶段,需要向反应装置内加入高活性氢化物,高活性氢化物作为催化剂,可以提高液化处理速度。在煤炭中液化过程中,产生的粗油中含有较多的杂原子,需要 在后续的操作中进行加氢提质,才能获得更高纯度的油化原料。

  1. 煤炭液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1. 现有煤炭液化技术与能源利用的依存度

煤炭液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将降低污染和能耗作为目标,通过液化煤炭,使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较少的污染物质。我国在应用煤炭液化技术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我国煤炭的类型,对煤炭液化技术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煤炭液化技术与能源利用的依存度。

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在液化项目中,通过多种角度进行液化研究,包括煤的类型、产煤能力、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成本等。我国含有较多的高硫煤,在对高硫煤进行液化时,主要使用SRC-II溶剂精炼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煤炭的液化效率。此外我国对煤炭液化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降低液化成本,可以提高产油效率,使更多的煤炭应用液化技术,生成更多的石油资源,以此满足我国各领域对石油资源的需求。

    1. 煤炭液化过程有机致癌物质的排放研究

使煤炭处于热解转化反应,该反应温度控制在450℃以下,煤炭会生成较少的致癌物质,一旦反应温度在450-550℃范围内,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煤炭生成的致癌物质,主要包括苯、甲苯以及二甲苯,工作人员长期在生产岗位,患癌的风险不断提高。

现阶段对煤炭液化过程产生的有机致癌物质进行研究时,需要将环境中可以检测到的污染物质,均应列入到研究范围,针对某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调整液化过程,将致癌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 煤炭液化无机有害物质控制研究

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通过煤炭液化技术,使煤炭生产出无机有害物质,需要对煤炭液化技术进行调整,在原有的生产过程基础上,增加洗选过程、热解过程、气化过程以及淋滤过程等,使每个过程对煤炭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最终转化成无机物。此外在煤炭进行液化反应时,融合煤岩学、煤化学、煤化工技术等,使液化过程在多种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将产生的无机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炭能源利用方面,积极应用煤炭液化技术,需要掌握煤炭的类型,根据类型选用不同的液化工艺。我国煤炭中高硫煤含量较多,应广泛使用SRC-II溶剂精炼工艺,在使用该工艺过程中,对煤炭液化过程产生的致癌物质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和完善液化工艺,一方面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将产生的致癌物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处于较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凤起.对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再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5,(1).34-38.

[2]单卫国.试论石油安全[J].国际石油经济,2003,(10).5-11.

[3]周大地,朱兴珊.我国石油供应形势和资源及安全战略[J].国际石油经济,2002,(1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