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管理在 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探讨风险管理在 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皎,游云霞 * (通讯作者) ,赵秋芬、吕磊、戚瑾雯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ICU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采取风险管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且风险事件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予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重症肺炎;并发症

重症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易引起呼吸衰竭,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呼吸机通气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可改善血氧指标,提供呼吸支持,但受插管、拔管因素影响会引起肺部损伤,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增加护理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次研究将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ICU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为26~70岁,平均年龄则为(35.67±5.12)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25~68岁,平均年龄则为(35.24±5.09)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则采取风险管理:(1)组建风险管理组,由5名及以上护士组成管理小组,并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先对全部组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讲解,特别是针对基础知识不牢固、责任心相对较差的护士要重点培训,提高组员对风险问题的识别、判断和防范意识,安排好每日排班人员,可将经验丰富的护士与经验相对薄弱的护士进行搭配,确保护理质量。(2)分层管理,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患者实行分层管理。对于低风险患者,需间隔6h测量体温,间隔三天检测下呼吸道分泌物,合理安排饮食,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中等风险患者间隔4h测量体温,间隔一天检测分泌物,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高风险者,间隔2h测量体温,每天检测分泌物,采取静脉营养支持和抗生素预防治疗,避免病情恶化。(3)加强日常管理,在患者病床旁增加防护栏,针对昏迷、行动不便者,需一直拉上防护栏,避免坠床。病房内合理摆放热水瓶以及尖锐物品,保持地面干燥、干净,并在走廊、座椅上增加扶手,卫生间垫防滑垫,防止患者摔倒,增加安全系数。此外,要督促患者用药,告知患者、家属不同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错服、漏服等,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用药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并发症率和予以比较,并发症包括肺水肿、感染性休克和支气管扩张。并比较两组风险事件率,包括呼吸机清洗不当、参数设置不当和气道管理不符要求。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肺水肿

支气管扩张

感染性休克

并发症率

观察组

33

1(3.03%)

1(3.03%)

0(0%)

2(6.06%)

对照组

33

3(9.09%)

2(6.06%)

3(3.03%)

8(24.24%)

x2

3.226

1.058

3.077

12.856

p

0.073

0.304

0.079

0.000

2.2两组风险事件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风险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风险事件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气道管理不符要求

参数设置

呼吸机清洗不当

风险事件率

观察组

33

1(3.03%)

0(0%)

1(3.03%)

2(6.06%)

对照组

33

2(6.06%)

2(6.06%)

3(9.09%)

7(21.21%)

x2

1.058

6.249

3.226

9.746

p

0.304

0.012

0.073

0.002

3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主要是指肺泡和终末气道产生炎症,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2]。因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不稳定,且发病急,在疾病治疗和护理中潜在风险较多,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易引起相关性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对疾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管理是指针对护理中潜在的、已发生的风险予以评估、识别和管理,并贯穿于护理操作、紧急处置等环节中,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以起到预防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3]。首先建立管理小组,明确护理人员各项职责,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为患者提供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其次是对患者风险情况进行评估,采取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4]。最后是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可控制风险事件发生,从而避免患者因风险事件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引起肺水肿、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风险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抑制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书香, 许丹阳, 刘博宇.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目标管理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4):398-399.

[2]王妮娜, 何甬, 苏斌杰. 多频振动排痰机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管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4):510-512.

[3]冯秋静, 张燕, 吕芳. 护理干预在急诊收治的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19):2662-2664,2700.

[4]吴婧.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7, 38(3):285-286.

[5]杨宝仙. 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 2017, 11(2):237-238.

通讯作者:游云霞 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邮箱:4166823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