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7
/ 3

幼儿园自主游戏探究

董天丽

曲靖市麒麟区第二幼儿园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园自主游戏是自由度相对较大、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科学有效的自主游戏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生存能力、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很多幼儿园自主游戏一直难以开展,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自主游戏不了解,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有哪些成功的策略?等等。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教育行为时,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吗?真的在追随孩子的脚步吗?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就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意义、有效开展自主游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自主游戏 意义 策略

一、什么是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是通过游戏材料和游戏情景的设置,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游戏过程中渗透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的主题目标,是小朋友们自愿结合,自己做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表现、自主探索和自主选择的游戏活动。它留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创新游戏,多角度提高孩子的总体素质。

二、开展自主游戏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部分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毫无顾虑地与同伴交流和合作。而自主游戏是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发、自主的一项游戏活动,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游戏模式里,幼儿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它是在幼儿园里最主要的游戏方式,这种轻松的游戏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可见,在幼儿时期,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幼儿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游戏中又常有新的情景和需要,锻炼和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游戏主题的确定,场地、材料的选择,以及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讲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如丽丽和萍萍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对建什么,用哪些材料,怎么建,如何分工以及真正实施时出现的问题从头到尾都进行了对话和协商,为了能达成让大家都满意的游戏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得到实际的练习。

(二)可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在一个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从取放材料、玩游戏到收拾整理材料,就是一个锻炼身体机能的过程,在各种自主游戏活动中,包含了登高、追逐、跳跃、爬、跳等多种形式的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三)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经验进行选择,重视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而游戏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源泉,而自主性游戏作为众多游戏中的一种,其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幼儿好奇心强,想象丰富,在自主性的游戏环境下他们可以创造他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一切东西。如,有的幼儿用纸杯进行搭建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有的认为搭建的是房屋、道路、车等,而随着搭建的深入,他们认为是城堡、幼儿园、游乐园等。自主性游戏在时间上不受限制,游戏的主动权在幼儿自己的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喜欢的游戏以及是否与他人合作。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在游戏中不断向前发展。

(四)自主游戏,为幼儿种下“理想”的种子。

理想对于人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立志要趁早。理想的种子要早点在孩子心田种下,从小有大志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会成为有出息的人。在自主游戏“家乡的桥”中,教师以身边正在建的立交桥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参观、设计、搭建桥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逐步灌输关于桥的知识,树立幼儿愿意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意识,“长大了要做一名桥梁设计师”的种子不知不觉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自主游戏成为了“理想”生根发芽的土壤。

(五)培养幼儿做事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说明了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要先计划,再实施,活动结束要反思;在游戏中要不断开动脑筋,解决遇到的困难;收拾材料时要“哪里拿的放到哪里去”;在激励机制里,教师鼓励的是团结同伴、开动脑筋、好习惯等积极向上的行为,这是一种做事、做人的态度,长此以往,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验, 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自主游戏的策略

与其他游戏相比,自主游戏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要尊重游戏主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游戏主体自行决定怎么玩、和谁玩、玩多长时间,自主游戏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制定可行性主题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有益于身心全面和诸发展的学习经验而实现的。自主游戏不是自由散漫、随意自在的玩,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可行性材料,以及幼儿的“兴趣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么,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户外自主游戏主题呢?

1.就地取材

一切脱离实际的设计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只有从实际出发,计划才能得以落实,所以,在开展自主游戏时,首先要考虑幼儿园有什么材料?周边有可利用的材料吗?家长可以辅助我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我要怎么用?当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设计自主游戏了。

2.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

过了,我就理解了。”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没有用过建构材料,你让他建盖高楼大厦是不可能的,而我们面对的是3—6岁幼儿,游戏活动更应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开展。

例如,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协调性差、语言表达力差、认知活动依赖于行动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材料要偏大、简单、易于操作;活动时间不易太长;活动方式不易太复杂等,可以开展“喂小动物吃饭”“给布娃娃穿衣裳”等活动;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较小班有较大提升,设计游戏时以教师引导为主,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游戏,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车”“我们的小区”等生活化、幼儿有直接经验的主题自主游戏活动;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协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反思能力,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可以根据幼儿的意愿和兴趣点确定主题,增强孩子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3.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有吸引力;那么,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孩子们在户外发现了小蚂蚁,他们对 “蚂蚁”产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蚂蚁王国”这一主题开展活动,蚂蚁的特征、生活习性、团结互助的精神乃至昆虫世界的了解都属于教学内容;“设计、搭建蚂蚁工场”(想象力、建构能力、合作能力培养),“蚂蚁搬运工”(跑、推、运等技能培养;分工、合作能力培养),“蚂蚁找家”(分类、数的能力培养)等诸多活动形式作为游戏支撑。

二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意思是说教师教学是通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方法,提升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师想运用小单车开展“交通城”的游戏。刚开始,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道路组成、基本的交通规则等知识的铺垫,学习设计简单的道路交通图,并引导幼儿根据小组的设计,分工合作完成道路以及绿化带、红绿灯等的搭建。随着游戏的推进,要加入新的刺激点,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除了司机、乘客的角色设定以外,加入警察、洗车场(洗车工人、老板)、修理厂、停车场等场景和角色设定;准备警服、洗车材料、修车材料、上班的包、执照等,在整个自主游戏活动中,大家各司其职,“爸爸、妈妈忙碌上班”“滴滴司机忙着拉客”“交警执勤、对违规现象进行处罚”“老板吆喝叫卖”、、、、、、交通城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开心快乐,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数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性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教会幼儿玩自主游戏的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幼儿来说也一样,刚开始玩自主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一头雾水,那么,我们就要教会幼儿如何计划、如何分工、如何收取材料、如何合作的方法和要求等,通过周而复始的练习,逐渐提升孩子们的设计、组织能力。刚开始,教师可能会“高控”一些,但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教师就可以放手了,孩子们也可以从真正意义上玩他们想玩的游戏了。

(三)教师要追随幼儿发展的脚步,学习自主游戏的教学方法。

主题自主游戏没有固定的教材可以提供给老师参考,极大地考验教师的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在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要随着游戏的深入不断调整游戏规则和玩法,投入辅材;通过幼儿行为的观察、反思和调整、改进活动方案;

1.有效观察,提升游戏效果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效果往往影响游戏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找不到观察的点,也就是找不到活动的“优点”和“缺点”,更不知道如何解决“缺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准确抓住观察的点,例如:幼儿行为特点、语言表达、小组合作情况、计划落实情况、收取器械情况等。

2. 多维度提升自主游戏的质量

自主游戏从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投放种类、数量;角色的划分;教学的内容和组织;评价的运用都要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师幼共同成长,我以自主游戏《吃鸡》为例来说明。

(1)制定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计划和反思的能力,不断丰富游戏玩法。

在网络游戏“吃鸡”风靡一时的时候,我利用幼儿园空心砖、大型积木、塑料墩等大型建构材料组织小朋友们也玩了一次真实版的 “吃鸡”游戏。

首先,制定主题总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以主题形式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2.培养幼儿走、跑、搬运等技能,提高投掷的能力和准确性;3.学习使用户外器械进行相关搭建,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计划、合作、交流、分享以及培养幼儿集体意识、竞争意识。随着游戏的推进,又制定了每次活动的子目标。

在幼儿了解户外器械、堡垒的搭建、战争的初浅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计划如何搭建堡垒;如何分工;如何进攻和防御;教师以总指挥,幼儿以小队长、士兵的角色进入游戏,以沙包和玩具枪作为武器,幼儿分成红军和蓝军进行对抗,以打倒的旗帜数量、士兵“ 中弹”数量、堡垒的坚固程度、角色配合等方方面面计入各组总成绩。游戏初期,幼儿合作差,规则意识差,搭建堡垒的速度很慢,打战时一片混战,甚至出现了跑错阵营的现象;随着每次游戏后的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计划,幼儿经验得到了不断提升,这时候增加了游戏难度,队伍由原来的红蓝军分成了四个组,增强了小队长的领导能力;还增加了“战地医院”,丰富了“侦察兵”“医生”“伤员”等角色,游戏的材料也随之越来越丰富了,游戏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了,孩子们也玩得更开心了。

(2)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整个“吃鸡”游戏中,我还设计了“吃鸡游戏积分表”,根据幼儿每次游戏情况和比赛结果计入相应的集体分数,在个人加减分方面也通过“好孩子评比栏”进行体现,例如:会计划的、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效果好的、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加分;不会合作、不爱惜材料、不参与收拾整理的减分,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集体的荣誉,长此以往,幼儿的自律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得以提升,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做法,对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整个自主游戏活动,不难发现,从计划到评价,孩子得到的不再是“点状”教学,而是具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的活动;从教学内容涵盖面来说,一个自主游戏里集建构、体育、数学、或科学、音乐等多种元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幼儿的知识面。例如:在“吃鸡”游戏中,幼儿对堡垒的稳固性、对垒的方法、武器、旗帜、统计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搭建、投掷、奔跑、搬运等技能得到了的练习。

(3)教师要真正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幼儿共同发掘更多的游戏玩法。在“吃鸡”游戏中,从幼儿第一次玩不知所从的状态到最后能合作搭建堡垒、分角色游戏;从随意的攻击到分任务、有目标的攻击;从用双手搬运材料到运用小推车、小单车等工具搬运材料;从“对垒”延伸出“战地医院”的玩法,靠的是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同时,也靠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循循诱导,活动中,教师把幼儿游戏过程中搭建、角色分工、对垒、收拾整理等情况拍照,带领幼儿进行分析和调整,随着游戏的推进,适时加入一些道具和角色、调整游戏玩法,通过不断的刺激,激发幼儿继续玩下去的兴趣,一个好玩的自主游戏,孩子们可以玩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自主游戏里,幼儿开心快乐、天性得到释放,老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充满挑战,这正是自主游戏的魅力所在。

四、不断总结反思,形成自主游戏活动教材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自主游戏活动就是一种大胆创新的活动,只要我们老师大胆创新、善于动脑、勤于反思、抓住教育契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孩子们喜欢的自主游戏活动,独具特色的园本教材也就形成之。

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开展符合新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自主游戏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益,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