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语义学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7
/ 2

莫斯科语义学派

贾瑞雪

黑龙江大学

摘要:莫斯科语义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普列(Ю.Апресян),以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为基地,宣扬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理念。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梅里楚克和卓尔可夫斯基(И.Мельчук;А.Жолковский)等人提出的《意思文本》模式,吸收了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文本》模式;认知语言学

一、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近几十年来在前苏联、俄罗斯语言学界活跃着一批属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由阿普列院士为代表的学者阿普列院士1930年出生于莫斯科,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范学院英语系。1972年到莫斯科信息电子学研究所从事翻译研究,1985年建立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和理论语义学研究室,成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领军人物。阿普列院士1930年出生于莫斯科,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范学院英语系。1972年到莫斯科信息电子学研究所从事翻译研究,1985年建立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和理论语义学研究室,成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领军人物。

莫斯科语义学派继承Л.Щерба,В.Виноградов等本国语言学家的有益思想,吸收J.Katz,G.Lakoff,Ch.Fillmore等西方语言学家的相关成就,借鉴波兰语义学派A.Wierzbicka,A.Boguslavski等人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的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包括理论语义学、词典学和机器翻译等各个方面,独树一帜,产生了十分广泛、深远的影响。以Ю.Апресян为首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和以Н.Арутюнова为首的语言逻辑分析学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俄罗斯语义学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意思文本》模式。

从“文本”到“意思”的分析能力和从“意思”到“文本”的综合能力。在“《意思文本》模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因而不仅满足于一般地描写语言意义,而是力求解释词汇单位与其他各层次语言单位、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从而达到构拟世界的整体语言图景的最终目的。

二、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成就

语言的总合一体描写对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意思语篇》模式”而言,所谓总合一体描写,指的是:а)在描写特定自然语言时,将其语法与词汇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使用相同的形式化语言统一起来,形式化的词汇意义描写与语法意义描写构成总合一体描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b)将词汇的释义内容与语法的规则系统有机地相互协调。根据语言总合一体描写理论的原则,词典的释义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其内容除词汇意义外,应囊括与词汇单位语义相互制约的诸如词法、句法、交际结构角色等全部的语义、形式特征以及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词汇单位的系统描写与总合一体描写原则直接关联的是语言单位的系统描写原则。所谓系统描写,指的是将语言单位作为一个或若干个彼此交错的词典释义类别的成员,以这些词典释义类别为背景来加以描写,即用相同的模式来描写那些属于同一词典释义类别的若干词汇单位的共同属性。系统描写的最终任务是揭示整体语言词汇的系统性。语言对于世界的概括方式本身就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语言单位系统化描写的客观情感过程在语言图景中规律性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据:a)对于特定外界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身心感受;b)对于该事件的理性评价;c)由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的肯定的、好的或否定的、坏的心理状态;d)延续或终止外界事件的愿望;e)情感外部体征。

莫斯科语义学派总合、系统描写语言意义的工具,是以对象语为基础的元语言。这种为理论语义学服务的元语言由语义单纯、数量尽可能少的对象语词汇和句法手段构成。词和句法手段与语义单位逐一对应,排除任何同义、多义现象。即一项意义单位只用一个语言单位表达,一个语言单位只表达一项意义。对象语的复杂意义单位借助元语言转换为由数量相对有限的简单语义成分构成的释义,以直观显示其在语义体系中、线性语句里与其他意义单位的各种复杂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语音在连贯语流中受相邻语音条件的作用而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随位变化。词汇单位的情况与此类似。它们在组合系列里由于彼此相互影响,在语义上也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种词汇语义在语句中因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应予以充分的研究和描写。意义相互作用规则按性质主要区分为变异规则和辖域规则。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们拟构的分析与综合的语言能力模式在法俄、英俄科技文本自动翻译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一批以总合、系统描定为原则的新型词典相继问世。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的“世界语言图景”正在通过这个学派的切实工作而有希望系统、清晰地逐渐展现出来。语言学的许多传统概念,诸如同义性、同音性、熟语性等,在这个学派的研究系统中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莫斯科语义学派区别于传统语义学的特征当然不限于本文列举的几个方面。如上所述,这个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意思文本》模式”。而这一模式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和语言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密不可分。因而这个学派将语言的从词素到句型的全部意义单位都纳入统一描写的对象,着眼点在于揭示这些单位的非语义属性的语义根源。

三、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发展现状

莫斯科语义学派自诞生之日起已40年有余,但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学者接触到该学派的思想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了。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还没有专门系统地介绍该学派思想的文章和专著。老一代俄语学者倪波和顾柏林只是对该学派的相关思想有所提及,而国内真正开始有规模的研究,则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

而Мельчук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后,该学派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境内和境外的分化,两个分支流派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别具一格的研究角度,对该理论核心内容的丰富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苏联解体以来,随着俄罗斯国内政治气氛和学术环境的逐渐宽松,境内外的两个分支开始加强交流和合作,但两个分支的学术思想的根基都是在早期就已经形成。从现有的资料看,1995年之后Апресян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纂《新型同义词解释词典》。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词汇语义学和词典学方面。因而由他领导的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国内分支又被称作“语言集成化描写和系统词典学学派”。而将前期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以词典的形式固定下来,正是以上两个研究方面的完美结合。该词典最新的一版为2007年版,此后还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同义词词典的收词量,推出后续的版本。

此外还在前期法语和俄语详解组合词典的基础上编纂了英语详解组合词典。在编纂的过程中对词典编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如与同义词词典相关的释义、谓词分类和配价、词汇函数、动词体的问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桂枝.莫斯科语义学派[J].中国俄语教学,2006(2).

[2]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张家骅,彭玉海等.俄罗斯当代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Ю.Д.Апресян. О Московской 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й школе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М,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