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分析

尹斌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吉林体育学院南岭校区 130022

摘要:体育教师行为是维系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影响体育教师行为发生偏移的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角度, 探讨了影响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因素, 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学;体育教师行为失范;行为

前言

社会学具有“关注特定人群”、“转向事实背后”的研究品性。 自美国学者迪尔凯姆(Durkheim,E.)在《社会分工》一书中从社会学视角关注教师职业开始,经由 Lortie,Dan C.所著的第一本教师社会学专著《学校-教师:一种社会学的研究》(School-Teacher:A Sociological Study)诞生,教师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1]。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教学群体,不受领导和老师的赏识,长期以来,体育老师虽然尝试着消除公众对其偏见,但时至今日,目前仍有社会大众对体育老师贴上标签,认为“体育老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或调侃体育教师,“学生的某科目没学好,认为该科目是体育老师教的”等系列话语,这些社会学话语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自信心不足,社会地位不高,本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影响体育教师行为失范的社会学视角分析

体育教师行为失范是指即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不符社会规范和教育教学规范要求的行为,包括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教师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妨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不适当的或不良的行为和各种不利于体育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2]。目前对于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内源性因素影响,内源性因素的影响包括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认知能力、生存状态、职业的认同度;第二是外源性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政府的引领,社会的认同,学校的重视,家长的支持等方面,贯穿着体育教师日常的行为规范。目前体育教师行为示范缺失在哪呢?笔者从内源性与外源性两方面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1 社会大众对体育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目前体育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专业化,得不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导致体育课多呈现自由活动或是偏向竞技体育,这间接导致体育特长不好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足,不对体育课重视,认为体育只是简单的跑跑跳跳,缺乏对体育深层次的理解,没有挖掘其内涵,大部分的体育课教学也只是项目技战术学习,没能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1.2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不强

职业化专业素质主要是以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为主,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仅要求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丰富知识以及善于学习能力。现今,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体育教师专业素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赋有不同时代要求,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见多识广,不断更新自己思维观念,提升认知能力,优化技术动作,提升内心素养,这是内源性必然要求。当前社会对体育教师存在偏见,主要是针对于体育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课堂简单,主要是指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使用一些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安排的教学内容没有形成给学生思想上的洗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一些体育教师不善于学习,有些知识面的涉及有时还不如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的多,这也导致了体育课容易上而对学生产生思想裂变小,同时随着现代社会获得科学文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 使得作为传授知识文化的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单从教学内容来看, 体育运动项目不仅种类多 ,而且相互之间和自身内部之间并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体育老师面临着“一专多能 ”教学尴尬局面。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师群体在行为失范。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体育教师公众中的形象。学校里的考核评价往往对体育教师存在地位等级不平等,导致体育教师待遇偏低,职业认同度不高,这些因素也引起体育教师不满,导致了体育教师行为失范。

1.3 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健全、场地设施不足

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接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我国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但目前体育普及还差强人意,由于政策的指向性,高考只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等艺术课,这导致很多体育课被迫改为文化课或者自习,这对体育老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形成阻碍;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不仅需要场地,还需要各式各样的器材作为支撑,这些器材没有纳入学校经费预算,这也使得体育教师开展活动难上加难,有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迫局面。造成体育教师行为失范。

2 对目前体育教师行为失范进行对策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体育教师行为失范主要是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对于内源性因素,需要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发展。而对于外源性因素,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公众等共同推进才能转变观念,才能引起整个社会对学校体育重视。,才能扭转目前体育教师存在行为失范扭曲。

2.1 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本领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承担着人类文明知识传播,对新生一代培养,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古语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辛劳的劳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有一种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体育教学工作要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目前体育学科的不重视,也和体育教师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有关,没有在体育课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采取放羊式或者竞技性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业精于勤而荒于嘻”,“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用心去经营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课精彩和乐趣,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2 政府应加快制定体育相关政策,高校应加快研究“学校体育”精品课程

目前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明确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让每位学生掌握1项至2项运动技能。这些政策有利于体育在学校体育落地生根,至于后续政策细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涉及问题很多,如何进行考核评价,有这么多体育项目,如何去权衡每一运动项目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学生喜欢运动项目安排上课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审核与完善,一些政策的指向性不明确往往能造成体育教师行为失范,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开展体育活动。高校作为思想源泉之一,应加快“学校体育”研究力度,研究一些精品体育课程,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同时教育部门应多方面举办体育教师培训,使体育教师思想行为受到洗礼,提升体育教师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琴 ,蔡方.从师范生到骨干教师(一)——关于教育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地位与作用的个案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04(03):35-42.

[2]王俪燕.苏州市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为失范问题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09):110-112.

作者简介:尹斌(1995.08-),男,汉族,湖南邵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