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管理“人本化”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9
/ 3

小学教师管理“人本化”策略探索

欧阳结兴

广东省 广州市从化区西宁小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本文简称“人本”管理。贯彻落实“人本”管理的理念,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成效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就是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本、以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为本,实现教师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教师成长步伐,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成效。

关键词:人本 小学教师 管理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尊师重教是国家之所望,时代之所唤,人心之所向,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笔者在当教导处主任时,发现一些学校的管理与“人本化”相悖,限制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下面笔者以在西宁小学任副校长所遇问题为例,探索目前教师队伍管理现状。让“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相互协调,刚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相整合,从而推进学校持续性发展,引领教师自我成长,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访谈、个案分析发现小学教师“人本”管理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本校的实际,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人本”管理的策略,提高小学教师管理效果,为同层次的小学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小学教师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小学教师“人本”管理现状剖析

从访谈中,笔者发现一些学校有违“人本化”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用抓阄的方法确定培训的人选,在校门口与学生家长交流,未能及时打卡签到,扣绩效工资。(2)管理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体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重布置,轻落实;重完成,轻质量。如学校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师从来都不参与,而且是没有机会参与,他们只能被动地遵守和执行。又如:行政巡堂听课,学校虽然布置了每周值日行政要进行巡堂听课,并填写巡堂记录表,但学校没有跟进,究竟行政对巡堂听课这个制度执行如何,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汇报,并督促整改等无从考究,执行落实不到位。因此,造成一些行政为应付检查只完成相关的纸质资料,甚至只花30分钟就完成整个学期的巡堂记录,让行政巡堂记录失去该有的功能。(3)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如:评优评先,主要表现:学校管理不规范,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打折扣的现象,奖罚不到位,领导们对评优评先带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存在主观武断的现象,致使学校的评优评先制度形同虚设。(4)管理跟不上政策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如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体现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些悖离“人本化”的管理,造成以下后果:(1)教师整体积极性下降,工作得过且过、麻木从教、不思进取、胸无大志、糊糊混混过日子。(2)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恶化,教师对学校强烈不满,怨声四起、非常不和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越来越严重,成就感低下,没有幸福感可言。(3)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按章办事,严重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瓦解青年教师的斗志,导致整个学校暮气沉沉,了无生气。

、小学教师管理“人本化”的策略

我们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时候确实会存在矛盾冲突,怎样调整才能让制度有效执行又能体现“人本化”的管理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与其它行政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互协调,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如:《西宁小学考勤制度》的修改,根据文件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收集各级教师提出的意见制定修改稿,学校修改稿确定后,经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初步确定方案,最后经全体教职工代表讨论、表决通过、签名形成最终的考勤制度。把原来《西宁小学考勤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如上班下大雨塞车、在校门口与家长交流迟到等进行修改。修改为:上班下大雨塞车、在校门口与家长交流迟到,主动向级长说明迟到的原因,理由充分的话,在级组做好登记,可不扣绩效,制度一旦确定必须按章办事。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让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互协调,刚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相互整合,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自主能动性,实现自我的价值。

(一)建立“人本化”的管理平台,创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告诉我们:只有满足每位教师的需要使其达到满意的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让他们实现自我最大价值。因此,一位成功的小学校长必然是一个善于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的导演。一所小学的教师,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老、中、青三代也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所以,我们要精心培育小学优秀教师队伍,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校搭建了“人本化”的学习平台,转变培训方式,采用教师全员培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方式,我校具体的做法: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拟定个人发展规划。而且学校规定:参加培训的老师原来上的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代课,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学习。这样的培训,教师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且学习效果好,达到“人本”管理的目的。同时,每位教师通过个人成长档案的制订,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同伴间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从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我校还非常注重中青年教师和名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甚至开“绿灯”,让他们参加市培、省培、国培等多元化的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价值。

(二)完善“人本化”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我们要提高管理效率,必须以人为本,同时也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让教师们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又如:前几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我们强化的是“人本”管理,因此我们学校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时,召开多次会议,征求各层次教职工的意见,再经充分探讨就学校目前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最后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表决且三分之二教师通过而形成的,在方案中,增加代课每节10元,兼任科组长、校监委等每项30元,获得文明班每月班主任、副班主任20元、10元……充分体现了绩优多得、多劳多得,方案在试行过程中满意度比较高。而且奖励性职效工资方案,将绩效奖与教师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挂钩,进行每月考核和学年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价依据。我们还制定了《西宁小学中级、高级职称竞聘上岗方案》,把教师开展课改的工作业绩纳入到考评方案中,这样既打破平均主义不思进取的现象,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工作热情,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竞争的氛围。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制度化管理,纪律约束与重视人性化管理、注意教职员工的心理调控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益。

我们把“人本化”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让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如每学期的分工分课,本着工作量平均分配的原则,同时也考虑教师的特长、教学经验、身体状况等因素。主要的做法是,重要的岗位安排骨干教师,工作较重的安排年轻教师,专业技术较强的由有特长的教师承担。这样,知人善任、用其专能、用其所长,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活力,学校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追求“人本化”的道德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与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尊师重教是国家之所望,时代之所唤,人心之所向,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小学教师成长过程中,师德是根,专业是果,没有健康的价值追求的人必定是远离幸福的人。陈玉琨教授曾说:“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小学校长,应该在小学教师的价值引领、师德引领上起示范作用,用高尚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教师,以此提高教师的品德和人生境界,进而提升教师获取幸福的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引领小学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

校长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每周给教师提供一到两个学习内容。如:2018年12月6日提供的“本周学习内容: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你不必是演讲家、表演家,但你应醉心教育、痴迷读书、心藏感动,是个书生型教师,内外兼修,用理论扩展视距,用专业滋养底气,用文化点燃灵性,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善于把自己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愿望,引领学生享受阅读,让学生学得快乐,可以优美的舒展自己的生命。”12月20日提供的“本周学习内容: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仅要用技巧,更要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想孩子们之所想、急孩子们之所急、帮孩子们之所需,听得进孩子们中的不同声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处处感受体验人性的关怀,而非唯分数论”。这样,通过每周学习,潜移默化地引领小学教师们追求职业幸福感。

2)提升小学教师主人翁地位的认知,增强职业幸福感

提升小学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让他们始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确立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教师在学校有自己的话语权,学校定期向教师征集对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受到学校重视的。学校的干群关系是平等的,校园氛围是民主的:在考虑学校的校训时,用了两个星期给教师去思考、讨论、提建议,最后经学校行政扩大会议确定“以德修身,以才尚能”为我校校训;在考虑职称晋升方案的怎样才科学、合理这一项制度时,通过教师的级组讨论、收集意见,经行政扩大会议讨论,形成初稿,再经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才能实施。让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感觉,从而在这种认同和自我认同中感受到幸福。

3)搭建自我展示平台,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为了让教师们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指数,学校为教师们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让老师们体验职业成就感:每学年都进行“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评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从化区级以上的优质课评比、名师申报、论文评选和学术主题报告;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教师舞蹈队、朗诵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提升了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

结论:本文在小学教师中实施“人本”管理策略进行探索,力求对小学教师“人本化”管理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学校对推行教师“人本化”管理时,需要正确运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合规合法进行管理,建章立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本化管理让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们工作热情高潮,积极性、主动性高,当天未完成的工作,主动加班完成,增强服务意识,而且还让教师获得幸福感,提升了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管理的灵魂「J」.董寿田.大江周刊.论坛.2013年3月(275)

【2】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 周玉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2年12月

【3】探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姚海蓉. 教育探讨 2014年8月(39)

【4】构建以人为本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江丽红 林报忠. 初等教育 2007年6月(第1页,转第4页)

【5】小学教师人本化管理策略研究「R」.刘巍巍.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14年11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