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冯心仪

张家港开放大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下,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技术突破创新下,雨课堂智慧工具应运而生。在应用中将雨课堂与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教学融合发展,有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创新。下面文章就对雨课堂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雨课堂;智慧工具;混合式;教学模式

1 引言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发布的一款适应网络时代的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大数据精准教学的优点集于一身,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习兴趣。

2 雨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2.1 雨课堂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且逐步应用于物流教学中,譬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则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学习背景下的教学模型,它把既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学习相结合,具有学习资源丰富、支持个性化学习、教学效率高以上三大特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随之悄然改变,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的学习者转变成可以灵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的主导者;师生共同利用共享的网络优质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2.2 混合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混合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应用与变革,是数字化教学模式逐渐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中间产物。混合教学模式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授课,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被动参与者。混合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型的缺点,通过线上资源与线下的引导,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 雨课堂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

“雨课堂”作为一款优秀的智慧教学工具,自推出以来就受到相关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随后,一些高校领导开始在教学中大力推广“雨课堂”,甚至将其作为教学的一次革命,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过分吹捧;加之雨课堂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功能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招致一些教师的批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对“雨课堂”的认识错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其本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雨课堂”是一款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教学中的位置始终是辅助工具的角色。将作为辅助工具的“雨课堂”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中心地位,本末倒置,必然会造教学的灾难。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教学过程,明确雨课堂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才能合理利用其优秀的功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1]

4 基于雨课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4.1 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

开展“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教学,既需要教师的学识和教学经验,需要教师制作PPT、微课视频,一个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团队的组建是必须的。PPT、微课、微信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个性、才华“讲”出来,而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学生们了。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开展对录制微课视频和“雨课堂”智慧工具的使用等培训内容。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4.2 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计算机上成功安装“雨课堂”软件后,就会在打开的PPT文件中看到“雨课堂”的插件,利用它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便捷地插入MOOC视频或网络视频,添加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投票题、主观题,甚至是试卷。课前的教学活动需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利用两节自习课的时间观看指定的MOOC教学视频,以及教师在“雨课堂”里发布的课前预习课件。课前预习课件,不是单纯地将教学课件内容上传到“雨课堂”里,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主学习,然后完成练习实践并提交。遇到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者与同学交流初步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进行整理,待上课集中解决[2]

4.3 课堂模式

“雨课堂”作为一种网络授课模式,操作简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相关软件进入网络课堂。软件学生端可以通过教师预设的课件内容进行相关学习,既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也可以针对问题反馈、发表留言、发布弹幕等;借助这些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对预习课件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剖析,同时还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练习题等的反馈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全部了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设立讨论小组,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加以引导,教学角色发生转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4.4 课后的应用

课程结束后,课堂教学的相关数据会同步发送至教师指定邮箱,包括优秀学生、预警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题目完成情况等,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实现课后教学效果掌握精准化,便于教师组织实施课后复习,也便于学生形成评价性客观指标。其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相关复习题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同时发布下次课堂教学预习PPT,以便开展下次教学。另外,学生管理离不开辅导员,将辅导员加入协同教师,其同样可以随时同步知晓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共同管理;同时辅导员亦可通过雨课堂发送通知,随发随接收,提高通知的效率;同时,课堂与课前课后相关资料将永久保存于学生和老师的手机端雨课堂平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与复习的同时,便于教师对教学随时随地的掌握。

4.5 学习与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过程,操作系统课堂的学习与教学评价主要方式是结课考试,将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课堂上的相关学习与教学活动很难及时量化统计,从而导致传统的学习与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借助雨课堂,操作系统课堂可以将线上评价与课堂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将线上的参与度、线上测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线上互动统计等数据与线下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针对每一个学生产生针对性的学习报表,最终实现操作系统课程的多元化评价[3]

5 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雨课堂”作为一款优秀的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和丰富的手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情况、个人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和合理使用“雨课堂”的不同功能,或是与其他方法结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苛求教学条件、学生情况或教学资源。比如对于教室没有网络的情况,教师无法使用“雨课堂”进行课堂讲授,但可以在有网络的其它时间,运用“雨课堂”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功能;在课堂中,教师未必要用到“雨课堂”的所有功能,而是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情况灵活运用,效果好的功能多用,效果不好的功能少用或不用;在教学资源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尽可能地寻找和合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没有优质教学资源时,也可参考教材、资料或自己制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雨课堂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款优秀智慧教学工具,使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利用MOOC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但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情况、个人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和合理使用“雨课堂”的不同功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J].现代交际,2019(2):138,137.

[2]张颖,冯从经.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110-111.

[3]胡景.雨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