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 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 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陈谨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文章摘要]一体化教学改革是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实践。为其他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 一体化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机电一体化

为了响应人社部号召,结合我院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教学试点,探索并积累一体化课程教学经验,完善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开发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课程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项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项目开发

依据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结合近年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成果,组织专业教师对近5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回访。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对近百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了近百份调研标单。根据调研的要求,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论证会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搭建课程框架,形成了一体化课程体系。使课程设计满足岗位需求,教学内容更具有实效性。 教学项目选取突出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三大原则。通过好的项目,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的。

2.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校本教材编写坚持“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运作”的原则,已经编制了《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电子技术》、《钳工技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检修》、《自动化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系统产品制作》、《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装与调试》等七本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聘请合作企业专家进教研室,教师进企业,充分利用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企业专家的实践经验,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材大纲和实施计划,由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教材编写。

教学任务分解是一体化项目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任务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既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又与企业岗位技能紧密结合。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实施分块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更易于教学安排和操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教学组织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型教学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实施工作任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可由教师先进行讲授,再由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进行深化学习,而整个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查阅更详细的专业理论资料,而不是一定要学完完整学科知识,这样的理论知识学生就能真正掌握,而且更有用。

1)我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确定目标任务(教师备课、定教案)

一般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具体项目任务。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内容来自于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将理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并考虑学校的实训设备情况,从而撰写出教案。

上课时,一般是由教师先讲课,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确定分工与合作的方式,项目的分组时,人数一般控制在5~7人最为理想,可以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而后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工作程序。这个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2)项目实施(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实施计划进行具体实践活动。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的进行,随时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项目完成是教学的主要环节,由一名学生或几名一起动手。项目完成后,一般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查评价;亦可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

(3)项目展示或结果应用(教学总结、提高)

教师在总结时记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时将技术问题升华到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进行鼓励,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

2)教学方法

我院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课-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完成项目、讨论-教师总结。

(1) 教师以任务引领知识技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为基础。教师首先设计具体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解决。

(2)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做到精而实。在授课计划上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重新组合,并以任务引领形式向学生提出,既考虑学生以后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3)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善于因势利导。具体实施中有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教师现场点拨,对于共性的问题,让学生停止操作,及时地集中起来,集中指导。

(4)为避免好的学生做个不停,不想做的学生滥竽充数,可利用组长负责制,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做,而组长可采用轮换制,进行角色轮换,交换工作内容。

(5)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打个分数,而是利用多元化的评价(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完成的工作项目,分享喜悦,互相交流经验,同时激发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养。

3)教学环境

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要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加工步骤有直接的或相似关系,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实践知识、工作过程知识。

(2)按照实际效果看,一般为小班比较好,人数大约在30人左右最为理想,课堂设置在车间或工场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融合。

三、取得的成果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点班级与平行班级相比较,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试点班级28名学生,其中20人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技能运动会,参赛选手都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分别参加了5个项目的比赛,包揽了5个第一名,竞赛中共有13名学生获奖,获奖率65%,远远超过平行班级平均获奖率30%。其次,教师的各项能力也教学相长。有2名教师参加学院一体化教师教学比赛和技能比武活动分别都取得了第一名好的成绩。

四、问题与思考

机电一体化专业试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此教学模式若要取得较大的成果,在学生中真正产生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满足三大硬件方面的条件:①有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能编写出适用的校本教材,还能具体指导学生实践操作。②设备与场地资源必须充足。教务部门必须合理编制教学与实训计划,不仅使专业实训设备适用频率高,而且必须安全、可靠、适用。③采用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最好小班化,让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的实践交流、讨论、辅导。另外,技能证书与专业能力二者之间应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标准探索》田文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 涂清林,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