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血管内科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治疗心血管内科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王贺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心血管科 二 病区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80例,次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使用不同计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显著缩短,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冠状动脉损伤有效减少,提升临床治疗质量,快速改善患者身体机制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川崎病;临床疗效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别名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由冠状动脉损伤引发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导致心脏血管系统损害,严重会引发血栓闭塞、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症,是增加儿童死亡率的主要病症之一[1]。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粘膜及眼结膜充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就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系统化的常规检查,若未及时进行救治,则有可能引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使患者能够充分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并使集体热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为了使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有效减少,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选取规定时间内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80例,次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0.3~2.6岁,平均年龄(1.37±0.16)岁;研究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0.2~2.2岁,平均年龄(1.04±0.46)岁。入选研究患者均与日本川崎病组织委员会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剂量为30~50mg/kg·d的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口服3次,疗程1~3个月,患者退热持续3天开始控制药量,退热持续14天后使用剂量为3~5mg/kg·d的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持续口服治疗,当机体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即可停药。

研究组在使用阿司匹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式如下:使用剂量为1g/kg·d或2g/kg·d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2天,同时采用剂量为30~50mg/kg·d的阿司匹林药物口服3次。所有选入研究患者用药均在病程初期的10天内进行,退热持续3天开始控制药量,退热持续14天后使用剂量为3~5mg/kg·d的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持续口服治疗,当患者机体临床指标如血沉、血常规、灌装动脉等恢复正常即可停药[2]

1.3评价标准

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针对患者的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剂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5ec2310a204b8_html_47f41d8368e32bc2.gi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查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检查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查指标比较[n,(%]

组别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冠状动脉损害(%

心电图异常(%

研究n=40

32.1±4.3

30.6±5.2

9.2

11.3

对照组n=40

44.6±5.7

41.3±8.2

31.6

29.7

t

-

-

12.531

14.262

P

-

-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5ec2310a204b8_html_34a055cd8d443e8f.gif ),分]

组别

手足肿胀

结膜充血

颈淋巴结炎

总热程

研究n=40

2.4±0.4

1.6±0.8

4.5±0.4

8.7±1.4

对照组n=40

6.2±0.7

3.8±1.3

6.9±0.7

18.2±3.3

t

-

-

-

14.262

P

-

-

-

<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是一种动脉炎性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主要临床征象为发热、皮肤粘膜病损、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多发病于婴幼儿,20%左右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致使冠状动脉功能不全[3]。由于目前医学技术的不成熟,川崎病的病因仍未有研究方向,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川崎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或变态反应有该关联性,在确诊的同时及时进行有效救治可以对预后效果进行改善。现阶段,患心血管内科川崎病的儿童大多预后良好,80%能够痊愈,只要坚持服药三个月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即可痊愈,确保能够无后遗症,剩下的20%患病儿童由于擅自停药等原因没有得到良好医治,存在一定后遗症,轻度后遗症患儿与正常儿童无异,只需要控制自身的运动量即可,重度后遗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影响,只能轻幅度地进行运动,不能跑步[4]。诊断时需要依据心电图、实验室等检查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得出,研究组患者的热程显著缩短,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适用于心血管内科川崎病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使患者痊愈率上升。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患者,可以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改善,减少患者损害冠状动脉程度,使患者机体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在临床上能够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98-705. [2]廖清奎.临床儿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9-951. [3] 曾宇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早期治疗川崎病28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1(15):1706-1707. [5] 张福隆,叶作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