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

/ 2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

曾显茜 夏菁 邓媛 陈章黎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

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然而,眼镜处方的确定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的发育状态、用眼需求等诸多因素。因此,配镜遵循处方原则很重要。学龄前儿童配镜需充分考虑视觉发育及屈光度发育的问题;学龄期患者配镜需要考虑近视进展问题;青年人配镜需要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问题;中老年配镜除了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还需要重点关注视近的清晰舒适持久问题。

关键词: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处方原则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的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配戴者的视觉发育及满足配戴者清晰、舒适、持久的用眼需求,年龄是配镜处方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以下是我考虑年龄因素总结的配镜处方原则。

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屈光状态正处于正视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谓正视化1】,就是出生时人眼几乎都是远视眼,随着眼睛结构的发育,远视度数逐渐下降,直到6到8岁变成正视眼的过程。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这种远视度数叫做生理性远视,具体见表1。在给学龄前儿童下配镜处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理性远视度数不矫正;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屈光状态,不需要远视眼镜矫正。二、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患者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生理性远视度数,且影响了视力发育,可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三、远视度数全部矫正;远视者为了看清物体,会应用一定的调节;由于调节、集合、缩瞳三联动,大量的调节可能产生过度的集合,从而影响眼位产生内斜症状。对于远视伴有调节性内斜的患者,需要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验出全远视的度数并足度矫正即足矫。

表1 年龄与生理性远视度数对应

年龄

生理性远视度数

3岁

+2.00DS

5岁

+1.00DS

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功能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特别表现在视力的提升上。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手动的视力,只能依稀看到拥抱着他的妈妈的脸轮廓。在外界物像的不断刺激下,视力得到发育并逐渐提升。视力的发育见表2。可见,视力的发育过程并不是均匀贯穿人的一生,而是在某一阶段发育最迅速并在该阶段基本发育完善,我们称这个阶段为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人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7岁以前。若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现屈光不正等异常的视觉经验,视网膜及大脑视觉中枢得不到清晰的物像刺激,将会导致该患者的视力发育不良,矫正视力长期低于既定年龄的下限即产生弱视。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屈光不正的矫正是弱视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在给屈光不正性弱视或者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学龄前儿童下配镜处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早发现早配镜。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配镜,弱视治疗效果最好;二、远视导致的弱视,参照上一段的处方原则。三、散光导致的弱视,散光度数全矫。散光全矫才能使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像最清晰,才能更利于视觉的发育。四、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强,一般不会出现戴镜不适的症状,不需要太考虑适应的问题;五、由于对模糊像的适应问题,初戴镜时,患儿可能反应戴镜视力与不戴镜差别不大。对于弱视患者,戴镜目的并不是立刻提高视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在戴镜过程中促进视觉发育,逐步提高视力。因此,即使患儿抱怨戴镜与不戴时视力差不多,仍需给弱视患者进行屈光矫正。

表2 幼儿视力参考值下限

年 龄

视力参考值下限

3岁

0.5

4~5岁

0.6

6~7岁

0.7

7岁以上

0.8-1.0

总的来说,学龄前儿童的处方原则总结为:一、促进视觉发育过程:包括单眼的视力发育,需要有清晰物象成像在视网膜上;包括双眼视觉发育如立体视,屈光参差尽可能矫正;二、眼位问题,防止调节性内斜产生;三、配戴清晰舒适;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配镜首先考虑视觉发育问题、眼位问题,其次才是清晰度及舒适度的问题。

学龄期

现如今,随着升学压力增大及电子产品普及,学龄期儿童的屈光不正问题主要是近视进展问题。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在全世界居第一位,近视防控问题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层面2】

众所周知,学龄期儿童一旦近视,其近视度数很可能会逐年增加,直到18岁才趋于相对稳定。因此,学龄期儿童的近视关键在于控制。在给学龄期儿童进行屈光矫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避免近视过矫;学龄期儿童近距离用眼多,调节能力强,在验光时应尽量避免调节的干扰,防止近视过矫。近视过矫会增加调节的负担,导致视疲劳。同时,近视过矫使得像落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易导致近视加深;二、避免近视欠矫,欠矫不仅影响视力,而且长期模糊像的刺激反而容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3】。三、近视足矫,学龄期儿童近视应尽量足矫;对于初次戴镜度数高或者近视度数加深多,不能适应者,可以分步矫正,配合视觉训练,尽早达到足矫。对于双眼屈光参差不能适应者,可使用角膜接触镜矫正,以减少双眼物像差异,达到足矫目的。

青年

青年的屈光度数基本稳定,视觉发育也早已完成。因此,不需要考虑视觉发育的问题。然而,青年的工作性质及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其视觉需求也各有不同,且适应能力较儿童差。为了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戴镜目标,在给青年配镜时一定要严格参考原镜处方并充分沟通。因此,青年配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准验光,并对比原镜处方是否存在差异,差异在于球镜、柱镜还是轴向;二、充分沟通,了解戴镜者对原镜清晰度及舒适度的满意程度。如果配戴者对原镜非常满意,则不要轻易更改原镜处方;如果配戴者对原镜不满意,则分析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处方调整并充分试戴。如视力不满意,可能是球镜、柱镜度数不准确或者柱镜轴向偏差。如舒适度不满意,可能涉及到屈光度的问题,也可能涉及到眼镜加工制作或者双眼视功能的问题。三、再次配镜时需要参考的不仅是屈光度,还有镜片类型及框架类型等问题如金属镜框换板材框。

总的来说,青年配镜满足其视觉需求及配戴舒适度很重要。我们在配镜时,需要尽量兼顾清晰、舒适、持久的配镜目标。

中老年

中老年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青年的处方原则也适用于中老年人。同时,中老年戴镜者随着年龄增加,其调节能力下降,可能出现视近模糊的老花症状。40岁以上的视疲劳患者人数显著高于40岁以下的人群4】。因此,在给中老年配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参照青年的舒适度原则;二、充分考虑视近问题;近视合并老视且对远视力满意者,不要随意增加近视度数,以免出现视近不清;远视合并老视者,随着调节能力减弱,显性远视度数逐渐增高、隐性远视度数逐渐变低,可适当增加远用的远视处方度数以减少近用时近附加的量。屈光参差合并老视者,参考原镜度数,可设计为单眼视的形式即一眼视远一眼视近,减少双眼屈光参差的量。散光合并老视者,参考原镜散光度数,近用处方可适当减少散光度数,以免引起戴镜不适。三、视近处方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视近处方与配戴者的视近需求极其相关,需充分考虑视近距离、视近环境、视近字体大小等。另外,需充分试戴,一般试戴至少半个小时,以达到视近持久的目的。稍低的近用处方,初戴时视近清晰,用眼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疲劳模糊等症状。四、中老年由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出现度数不稳定的情况,不能盲目配镜。需要在血糖稳定后,屈光度稳定后,再给予正确的处方。

总的来说,验光配镜处方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不遵循处方原则的配镜处方可能影响配戴者的视觉发育及戴镜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杨智宽.临床视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7

【2】蓝卫忠,杨智宽.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需要建立综合防控体系 [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4):193-197

【3】李偲圆,李仕明,武珊珊等.近视欠矫与足矫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1,13(3):223-226

【4】邓如芝,朱昱,张嘉璠等.中国普通群众视疲劳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9,21(9):66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