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 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孙亚明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经过对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政府需尽快完善就业市场、政府需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大学生需转变就业观念,这才是解决他们就业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西部高校

我国西部地区较中部、东部地区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资源条件上都还有所差距,国家也一直大力倡导人才引进,建设西部。西部地区高校在培养高学历人才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毕业留在西部城市做引导,政府也有不同程度的帮扶政策。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西部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1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800万人。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大众化趋势,让更多学生可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虽然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但是也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局势下,更多大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来进一步提升学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也能在将来的就业中提升竞争力。除此之外,那些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点。一般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会首先考虑那些待遇好、地位高的工作,比如事业单位、国企等,而有的大学生会在毕业后选择创业或者到一些民营企业中进行历练,还有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贫困地区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在西部高校中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很多学生希望通过深造或创业来提升和改变自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1.2就业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就业观念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加有目标性,通常会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等来选择合适的招聘单位,进而对这些单位进行全方位了解,然后根据单位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第二,大学生就业选择不再以地域为标准。过去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将地域条件考虑在内,而现在的交通发展程度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希望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工作,进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丰富,这有利于大学生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岗位。第三,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不再拘泥于一种选择,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解决方式,比如有的大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达不到理想工作的要求,就会选择降低要求,然后在工作中谋求提高。

1.3就业环境不乐观

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环境。西部地区虽然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在就业方面,西部高校的大学生有少部分会到东部地区就业,而绝大部分会留在本地区,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导致本地区并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支持,这就变相地让很多大学生处于“不满意就业”的状况。第二,文化环境。由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很多家庭在教育支出方面承受着较大压力,如果大学生在毕业后出现难就业或就业不乐观的情况,就会影响这些家庭教育投资,进而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一点在西部地区家庭表现格外突出。

2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2.1就业市场

从1999 年高校开始扩招到今年一共近21年的时间里,每年总能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今年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字眼。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处于发展转型阶段,使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上淘汰过剩产能,导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连年下滑;与此同时,产业革新较快,创新产业伴随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频频迸现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幅递减,我国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出现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对口、不平衡的局面。

2.2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美契合。一方面,连年的扩招使师生比在下降,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师数量有限,但受众数量高居不下,导致高校教育结构失衡,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进而人才培养阶段有漏洞和弊端。另一方面,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不能聚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如相当部分西部高校的的课程设置中虽然有的也有实践教学,但这些大部分停留在参观实习层面。学生到企业后,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匆匆而过,缺乏真正实践的机会和竞争意识的培养锻炼。和其他中部、东部大学相比,就业竞争力不足。

2.3就业观念

相当部分学生仍存在就业观念滞后的问题。就业期望值较高,片面追求工作地点、薪资待遇和工作岗位,更愿意去大城市就业,而不是去西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一些毕业生定位过高,且希望一步到位,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3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3.1政府需尽快完善就业市场

新时期,在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政府部门一定要发挥出自身经济调控功能,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西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一些较为艰苦的重点单位以及行业就业大学生,在待遇、工资以及其它方面尽可能给予较多的优惠,使用有效的措施来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就业。此外,还需要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使用有效的措施来及时清除体制性障碍,借助于改革手段的有效深化,来及时取消掉一些有碍于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以及政策;而且各级政府之间一定要做好协同与沟通,积极对就业渠道进行疏通,同时对就业市场进行完善。

3.2政府需尽快完善就业市场

西部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深化自身内部改革,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来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来构建出较为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及时对人员以及配备进行充实,在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最好是加强对整个市场的调研以及就业工作的研究,及时把握这一工作的规律以及特点,结合实际来制定出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结合市场需求来对整个就业指导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对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

3.3大学生需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主体、职业发展成才观以及能力本位等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和自身能力、兴趣以及素质等多方面相匹配的事情,切忌高不成低不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竞争观念的培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让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能够成材,让其保持良好的上进心,真正扎实做事、老实做人,明白工作的重要性。现如今市场竞争本就十分的激烈,所以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能力与素质之间的竞争,而大学生要想真正将就业主动权及时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需要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在学校完善提高自己。另外,还需要及时更新自身就业观念,认清整个市场的就业形势,主动积极的学习掌握就业技巧,同时提高自身择业能力,对自己的能力等多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合理设定就业期望值,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处在主动的地位。

4结语

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通过对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要解决西部高校学生就业的问题,还是要政府、高校、学生齐发力,这才是解决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真正出路。

参考文献

[1] 陈明月,袁凯. 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究[J].长江丛刊,2019(10):186-187.

[2] 吴玲,纪元霞,谢世清,等. 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 大学教育,2019(9):162-164.

作者简介:孙亚明(1980.6- ),女,山东昌邑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