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试论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王兰

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西龙小学 404615

摘要: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个教师,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包括父母的文化层次、职业、兴趣、爱好、父母的养育态度等方面,并且不同方面对幼儿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起着较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氛围,幼儿,个性发展

一、家庭氛围和幼儿心理的发展的关系

父母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不同,对子女的性格、智力、兴趣会产生重大影响。据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热闹的环境能使儿童的智力迅速发展。父母性格开朗,诙谐有趣,家庭气氛就活跃。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孩子的心理负担轻,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的性格会活跃、勇敢、大方,智力的发展水平也往往快一些。父母懂得教育艺术,懂得如何止确地爱抚孩子,家庭里充满活泼向上追求知识的气氛。在这种家庭里,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好奇、好问、好学,对孩子智力、性格、兴趣的发展会起催化作用。相反,如果父母虽然都是知识分子,或者是作家等,但家庭中造成的气氛却不是职业美感,不是求知、文墨气氛,而是世俗式的谈话、纵欲式的享乐,孩子的心理、意识都是要受到污染的。所以,家庭氛围对幼儿心理特别是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很大影响。幼儿的个性可塑性强,易于培养,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氛围对幼儿的最佳影响是求知兴趣的激发使孩子在读读写写中不感到烦燥、苦闷,而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

二、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的影晌

(一)父母的文化层次对幼儿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层次越高并不等于越有利于子女的发展。如,有的父母的文化层次虽不高,几乎没有能力对子女的功课、作业等进行辅导,也无力请家庭教师,但他们本人认真学习、刻苦读书、钻研工作,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即心理环境、意识环境,孩子首先受到熏染的是进取心理、求知意识,这样就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与此相反,父母都是音乐家,家里摆着第一流的乐器。但是双双下班后,一回到家便叹息经济、待遇上的不如意,对生活的某种不公平大发牢骚。这样在子女的眼中,音乐家并没有什么诱人风采,也是晦气角色,心里已经不神往于当个音乐家。这时候,父母出于职业习惯和望子成龙之心,逼着孩子练琴、识谱,效果肯定不佳。

(二)父母的职业、兴趣、爱好对子女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也会给家庭造成各不相同的家庭气氛,从而影响子女的心理。有的父母在家庭中造成的是职业美感、求知气氛,而有的却造成纵欲式的享乐、世俗式谈话等气氛,从而在不同方面影响子女。

(三)家长非语言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非语言行为包括目光、表情,服饰等。这几方面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种特殊方式与孩子交往。在家庭中,家长看孩子的神情,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好恶,因而父母应注意用亲切的、和蔼的目光主动去捕捉孩子的视线,使孩子觉得父母都在关心他。

(四)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幼儿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按计划有步骤地集体进行的,而家庭教育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个别进行的。所以家庭教育的质量主要在于父母的教养态度,而不在于有否给子女请家庭教师或买多少学习用品给子女。幼儿的个性往往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对其态度的疏密等方面而逐渐形成的。

(五)民主型家庭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一般说来,民主型家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精神。家里的普通事情,可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商量。如:星期日活动的安排、对一些文艺作品的看法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尊重孩子不平凡的发问和思想,满足孩子渴求知识的欲翌,③给孩子动手实践的自由,并正确评价其创造性思想和行为。’

三、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意义

(一)调查的结果及结合家庭教育实际的分析

1、家庭中幼儿角色的定位

56%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不仅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而是更愿意成为孩子朋友。3400的家长则认为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是一种理想的教育,事实上不可实施。2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在日常的教育中就是以孩子朋友的身份出现的,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7%的家长认为自己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无法和孩子沟通。

2.日常生活的教育中对幼儿采取的主要的教育方式

6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所需。3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自觉性很差,并且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所以教育应采取家长的严加管教。45%的家长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措施。9%的家长与孩子接触的较少,孩子在家的大多数时间是和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渡过的。7%的家长不确定自己的教育方式,觉得是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

3、家长认为理想的“应然教育”的内容

67%的家长认为幼儿应在入学前可以学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样人小学后就不会费力。34%的家长认为幼儿阶段尽可能多学东西,包括各种技能,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24%的家长觉得学前期应以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为重,老师应适时的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品质。36%的家长认为幼儿能学多少就教多少,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45%的家长认为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讨论

1.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性格营造具有决定意义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气氛,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也不同。作为父母或家长,要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事业上、家庭里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能因困难和挫折而软瘫下去,没有半点骨气,低声下气,丧失勇气和毅力,要有发奋精神。

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耐人寻味,让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四、总结

人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后天环境和教育造成的。父母性格特点,对子女有着长时间的熏陶过程,因此父母在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品德行为、文化修养、心理水平和特征等方面,都是高标准的,每个家长都要有一颗温柔、善良的慈爱之心,要有良好的性格特点和个性行为,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孩子的成长做出好的楷模。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和睦的家庭生活中,和谐的气氛里,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日日夜夜中进行的。

所以,所有家长应和睦融洽相处,家庭里充满着爱与互相尊重,父母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而获得。不能动辄怒骂、打罚孩子,不能瞧孩子“不顺眼”时,就不理不采,故意疏远,不能在子女面前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不要明知自己有错,也不承认,而要子女照办;不能用没完没了的训话指责来要求子女服从,不能对子女百依百顺,不能对子女的错误,姑息迁就,不能随便许愿,轻率奖赏,使有价值的东西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总之,家庭气氛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关系,做父母的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高军.家庭哪漪、交母煮齐才才与勿尤多元奢力舫冲趁时完箫研穷[o].山西大学,2010

2.陈会昌,王莉.1一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J].心理发属与封咸2009,l:40一43

3.程曦.电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与对策[JJ.心理发据与煮烹2011,2:128一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