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刘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构建也逐步完善。论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治理内容的分析,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gover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高校治理;体系构建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ance system; university governanc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构建自适应反馈控制系统,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17C1044)研究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当前,企业、家长、学生等高职教育利益相关方,对高职院校教育投入和办学绩效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办高职院校的举办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财政拨款资金和财政支持项目实施提出了绩效要求,实施了绩效管理,建立了绩效管理制度。因此,如何创新学校管理,提升治理水平,提高办学绩效,实现学校愿景,成为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治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治理是在借鉴企业治理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我国开始推行仅10多年的时间。高校治理不仅包括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政府、社会、校长、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等高校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高校治理体系与高校治理能力是高校治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即高校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度体系,包括治理结构、治理过程及治理文化等要素。高校治理能力即高校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性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在高职院校治理问题上,也同样如此: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目的所在。高校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外部层面的治理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建立的、能够对高职院校行为产生影响的其他主体,在理性化思维的指导下,作用于高职院校组织时充分体现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代社会特征的权力结构安排及权力实施方式安排。高职院校内部层面的治理体系是指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在理性化思维的指导下,由高职院校领导者、管理者、教职工及学生作用于高职院校办学及管理活动时充分体现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代社会特征的权力结构安排及权力实施方式安排。与此相对应,高校治理能力也包含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治理能力指学校与政府、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共同促进高校发展的管控能力;内部治理能力则是指管理者、师生、学者及校友、家长等共同参与学校内部事务、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1]

3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与路径分析

3.1 提高数据治理水平

数据治理是一个关注于信息系统执行层面的体系,其目的是整合信息技术与业务部门的知识和意见,让数据产生价值,服务师生。它需要高校领导、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合作,才能使高校变得更加智慧。首先,要对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功能多样的现代高校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利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专业知识。数据治理是跨部门的业务的基础,梳理并优化业务流程,使得不同业务数据协同利用,克服了单一管理工作中的盲点,能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数据能为高校不同管理部门及决策者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展示,也能在数据提出上进行分析挖掘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信息化作用,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3.2 发挥高校党建领导职能

当下要转变高校党建各级领导主体的催化引导方式,发挥催化领导者于协同过程中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穿梭协调作用,尤其是在高校党建协同初始条件不利,参与各方协同动机比较弱,权力、资源和知识不平等或前期有过较为激烈的不愉快的合作史甚至纠纷冲突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使党建领导主体的领导力凸显出来,其中领导力包括:对协同过程进行适当管理;维持“技术权威性”;形成各方普遍认可的决定等相关内容。为提升高校党建领导主体对于党建协同的领导能力,必须不断丰富高校党建主体对于协同党建活动开展的催化引导方式,从以政策出台为主的单一催化方式,转向多元化的催化引导方式。高校内部更要积极结合自身的特点,从院系、部门、学科等多个维度落实制度共创、资源共享、路径共促等协同计划

[2]

3.3 以章程推动高校治理结构完善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要以章程为法律依据,构建制度框架,完善以高职院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党委集体决策的领导作用和校长作为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执行力,使得高校在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道路上,全力推动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二要实现以教授为主导的学术组织机构的自治,完善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三要完善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要完善师生参与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积极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无党派人士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3.4 处理好“放管服”与“集约化”管理的关系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学校加快综合改革,特别是在扩大二级学院管理自主权、强化二级学院内部管控方面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表面上是在使管理“集约化”,似乎与“放管服”要求背道而驰。然而,综合计划本质上是引导院校从计划源头关注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的实现,围绕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管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凝聚力,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因此,综合计划并不是集权,而是追求学校最优发展的一种管理策略与方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工作具有多学科和多视角的特点。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将会逐渐完善,在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金圣.重塑大学治理体系: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9):20-26

[2]余鹏,李艳.基于教育大数据生态体系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