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新思维

朱丽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成武县分局 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由过去单一的依赖劳动力和资源的消耗,逐渐转变成现在的依赖企业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大部分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生产目标。因此,可以说在新常态下的环保工作压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然而环保工作的重点也同样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环境保护;新形势

1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短板,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

1.1生态良好是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基本追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迫切的愿望,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它和老百姓的幸福安康紧密相连,过去要吃饱饭,求生存,现在要幸福,求安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迫切的要求,可见,现在的环境状况还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1.2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实现根本性改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钢铁、水泥、冶炼等装备设施落后,存在着边发展边治理的状况,能耗高、污染大、低效率始终伴随中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一条能耗低、污染小、高效率的发展之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这个矛盾现在依然存在。

1.3环境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未能落实到位环境管理责任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历史从未有过,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压力传导不利,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小的现象。为此,中央已经启动了环境督查巡视工作,重点就是责任落实情况,相信随着工作的开展,相关问题可逐步得以解决。

1.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未实现双赢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官员的升迁看重的还是GDP,环境指标在发展面前还是软绵绵的、无力的,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的让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时有发生,绿色GDP还未从根本上替代原有的考核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道路还很漫长。

2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新思维

新常态下环境管理的目标必须强调和回归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根本目标。做好新常态下的环保工作,关键在于加快实现3个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主要管好污染物总量,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严格锁定总量,着力提升质量;二是工作重点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的协同转变,大幅减少存量,消化递减增量;三是管理途径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主要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综合支撑转变,按照环境容量科学开发,开展流量调控与增效利用。

2.1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盲目决策损害环境终身追究制和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排污许可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对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诊断判断,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纠偏纠扭体系,突破当前环境管理困局。以环境审计制度为基础,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行政审计和离任审计。

2.2健全网格化管理,实现执法全覆盖

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各级各部门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环境监管“五定四清”要求,即对网格内所有污染源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监管,实现辖区清、人员清、职责清、污染底数清的“四清”目标,确保环境监管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不断提升地方的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2.3引导舆论宣传,人人参与环保

要利用新闻媒体、新兴网络、环保志愿者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绿色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建立环保公众参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2.4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落实生态功能区划,加强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海岸线及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管制。规划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对受到严重威胁的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珍贵海洋生物资源以及自然遗迹等,实施抢救性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提高保护区管护能力。制定重要湿地名录和保护规划。合理调度安排河流、湿地生态用水和人海淡水量。加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提高森林质量。

2.5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

不同的产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强度不同,产生的环境后果也不同。因此,在相同的经济模式下,第二产业的污染程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要能够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清洁产业进行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产业的内部优化,发展循环经济。

2.6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的投入大量经 费用于环境保护,并且每年针对农村环保经费作出预算,加大对重要工业 产区周围的污水排放处理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投入。政府相关部门应倡导 社会资本建立起公益性质的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探索可利用 资源并有偿使用,多渠道多元化的进行环保工作。对于农村居民来讲首先 要做到的就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村民对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理 解,环保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防止有害的生活垃圾,加强环境意识 使环境保护工作长足发展。

3结束语

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已进入新常态,企业节能环保、低碳经营、和谐发展责无旁贷,必须始终坚持在绿色发展上有所担当、有所贡献,各级干部职工不仅要增强节能环保意识,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将此理念贯彻始终,依托科技带动、装备提升、人员培训,争做绿色发展、低碳经营的先锋和表率,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钱栋.经济新常态下环境压力与环境保护政策建议[J].江西化工,2018,(4):153-156.

[2]王丽佳.新常态下亟需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观[J].科学与财富,2018,(17):79.

[3]徐苗苗,王晨晖.新经济常态下环境保护原则的探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