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乔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n=6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集束化护理;不良事件

恶性骨肿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以及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该病在临床上以静脉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以肿块、肿胀、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以及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1]。在化疗中患者需长期输液,而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能够避免反复进针穿刺带来的疼痛感,但仍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出现置管脱落以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比较其临床护理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总计60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恶性骨肿瘤患者,且均予以中心静脉置管;②18岁以上;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的继发性骨肿瘤;②神志不清、沟通障碍以及精神疾病者;③不同意本次研究者或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护理组(n=30):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8(42.56±11.08)岁;病程0.5-3.5(1.25±0.33)年。参照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6(43.28±10.54)岁;病程0.6-3.0(1.34±0.2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护、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护理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集束化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由主任医师、护士长及心理师各1名,护士3名,对小组各个成员进行关于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理论与护理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工作。

1.2.2 护理内容

①环境护理:合理控制病房内光照与温湿度进行合理控制,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尽可能地满足其生活上需求,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周围环境[2]。②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掌握患者心理情况,耐心讲解关于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认知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来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③疼痛护理:可在病房内播放流水声以及乐器演奏等为主的轻音乐或者播放电视剧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也可安排任务给患者,鼓励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针对疼痛程度较重者可遵医嘱予以止痛药治疗[3]。④置管后护理:首次置管后需进行X线检查,确保其置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护士每次交接班需对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处情况进行观察。为避免中心静脉置管出现空气栓塞,需加强巡视工作,对导管和输液导管的连接状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导管意外拔出或脱落需立刻对穿刺部位采用敷料进行按压,及时更换输液用药。同时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避免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周定期为患者更换肝素帽。⑤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的高纤维、高蛋白以及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饮水量控制在>2000mL/d,以确保大便的通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导管脱落、空气栓塞、意外拔管)。

1.4 数据分析

以SPSS22.0版本软件建模计算患者研究数据。计数型指标以n、%描述以及(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5e9cfeab15744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描述以及(t)检验。P<0.05——证明患者试验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感染

导管脱落

空气栓塞

意外拔管

总发生率

护理组(n=30)

0

1

0

1

2(6.67)

参照组(n=30)

2

3

2

3

10(33.33)

X2

6.6667

P值

0.0098

3 讨论

临床上针对骨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后化疗为主,中心静脉置管可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但长期大剂量化疗药物的静脉输液极其容易造成药物外渗、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4]。集束化护理基于循证护理发展而来,通过组间医护人员护理小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服务[5]。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护理工作,加强巡视工作,可避免空气栓塞及感染的发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安全隐患。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对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锦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157-3160.

[2]胡敏春,黄玲燕.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3):2929-2933.

[3]孙雪琴,何续逊,蔡茂怀, 等.肿瘤内科中心静脉置管3859例护理总结及体会[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8(3):312-315.

[4]栗云雁,李三萍,郭庆平.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254-1255.

[5]程丽雅.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和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