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员角色转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职业教育教员角色转换研究

王勇 葛生联 周磊

空军勤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教员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主力军,必须按照职业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推进角色转换,促使职业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员发展;角色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员队伍,成为当前推进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一、职业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大,要求教员必须把握教学特点规律

教学模式转变,从根本说就是基于信息系统和岗位任职需求,实现“教员本位向学员本位转变、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摆脱过去以教员、教材、教室为中心的“灌输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这要求职业教育教员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贯彻以岗为本的理念,紧贴部队、装备和岗位实际开展教学;必须深刻把握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规律,实行以单元融合、要素合成、综合集成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二)职业教育教学目的指向明,要求教员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就是要提高教学的信息化含量,增加学员参与、实践的力度,进而提高教学实效。这就要求教员必须深入研究和推行以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推演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以网络教学、模拟训练、对抗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手段,把学员拉上“前台”,推向实践,使学员由配角变主角,由观众变演员,在逼真的情境中推演所学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大,要求教员必须具备过硬能力素质

贯彻落实职业教育规划部署,各职业教育部门开始大力调整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内容的调整突出地表现为“三增加”和“四拓展”,即增加信息含量、增加应用含量、增加实践含量,拓展新理论、拓展新装备、拓展新技能、拓展新实践。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员必须围绕培训阶段核心课程体系,以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标准创新教学训练内容,突出“新、精、宽、实”的教学思想,突出任职培训的岗位指向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无缝衔接,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有机对接。

二、职业教育教员角色转换的新定位

(一)学习研究者

面对知识权威者地位的消解,面对“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新课程的实行,教员必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变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忠实贯彻执行者的角色,改变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单纯复制和套用别人的实践准则或纯粹依赖习惯和经验的传统状况,不断对新型知识进行学习、选择和利用;教员必须重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从而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师定课程”更为合理有据与生动有效,真正发挥教员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实践或职业能力,由单一型教员向综合型教员发展。

(二)课程开发者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尚存在许多弊端,其中最基本的弊端是学科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应变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学员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社会交际活动的能力、学员个体发展的能力等等。其次,在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问题。教员不仅仅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员怎样学习。

(三)知识再造者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要给学员“一杯水”,教员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即使教员有“一桶水”也不够用了,教员要成为“活水源头”,供学员汲取。另外,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出现了知识、学生、教员国际化的趋势。职业教育教员如果再固守原来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走出“象牙之塔”,向部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世界学习,终将因固步自封而被淘汰。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因此,教员也要成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抓住任何机会,时时给自己“充电”,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关注新装备。

三、职业教育教员角色转换的新内涵

(一)赋予传统角色新的张力

每一个社会对其成员通常都有着某些既定的角色描述,每一个人以其在社会结构网络中的具体位置而获得其角色功能的规定性,这是结构对要素的要求,是社会对成员的要求。“传统的教员角色的产生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协调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心理,它们相互整合、平衡、制约”,从而维系着教育的发展、进步与稳定。创新须避免进入“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要以认真研究传统角色的经验和价值为基础,挖掘它们的潜力,对那些已经被人们习惯接受的角色的规范、期望和义务予以丰富和重构,使其更完善、更清晰地表达出现实社会与人的追求,以适应社会的变革要求。

(二)创造性地设计和承担新的角色

可能性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事物会被承认是永恒的现实。教员角色的目标是比较统一的,同时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途径是非统一、非规范的。新的知识观下,把教员角色固定化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教员本身必须与知识涌现的新特征相适应。随着人们以新的文化价值观重新审视、衡量教员角色的义务和权利,教员面临新的情境,而教员一旦产生学习新角色的意愿,那么,一些旧的角色将逐渐被淘汰,而新的角色因素就会被吸收。这个过程中,教员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拥有较大的平台,但同时也意味着教员将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

(三)新的知识观呼唤着教员进行角色创新

知识是认识的结果,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对知识的选择和组织构成了教育活动。人们怎样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会有怎样的教育。可以说,知识观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随着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领域的整个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新的知识观的彰显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而作为变革的主要因素,教员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受到了冲击与挑战,新的知识观呼唤着教员进行角色创新,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