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制造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机械加工制造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分析

张 涛

天津北辰科技园区总公司 天津市 300400

【摘要】:机械加工制造作为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在实际的运营和生产工作中,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稳定工作和顺利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基础之上,对如何有效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此来保证整个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稳定工作和运行。

【关键词】:机械加工制造;安全管理;落实

引言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针对我国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形势来讲各个机械加工单位内部正在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设备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加工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对提高机械加工行业在社会企业当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正常的运行和生产工作当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相关管理条例,以此来保证机械加工制造设备的安全稳定工作和运行。通过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提高成品效率,降低了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提高了机械加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机械加工制造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基础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安全职责以及制度都不够完善,各企业部门的安全教育也没有按时到位的进行,所以就会导致员工对相关的安全职责理解不透,最后就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来,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程度不等的后果。然后还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不高,无论是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是人力资源投入,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相当于纸上谈兵,没有专业的高质量的人才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相当于军队没有了元帅。如果企业还是不重视这样的问题,之后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机械加工制造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安全生产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将法律法规与机械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符合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制度,并将该制度在各个环节中全面落实。

企业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并将该制度发放到各个工作岗位当中,通过该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应该包含伤亡事故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制度、安全检查方面的制度、故障隐患排查方面的制度等。

2.2规范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使用

机械制造产业的日常运营和工作过程中,针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机械制造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加以充分的重视,周期性开展设备的维护以及检修工作,以此来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和运行。在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符合设备的使用规范,严格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思想,相关工作人员在运用机械制造设备过程中,需要针对设备的安全性能加以充分的保障,并且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并且采取相应的维护和检修策略来加以保障。针对机械加工设备来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设备使用工作之前,需要针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有效的考察,有效防止设备的功能结构产生不良的接触性问题。在设备运用完成之后需要依照设备的使用规定,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整体运行和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同时对内部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设备的管理工作质量。

同时为了有效保证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质量,相关生产单位需要增派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监测,对其中存在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以此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意识,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稳定工作和运行。

2.3加强机械设备点检工作

所谓的点检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系统和整体性质量检查,对机械加工制造设备当中存在的不安全性因素进行有效的排查。在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和常规的安全管理工作相比,点检的管理模式主要的优势在于可以对机械加工设备当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有效防止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以免给设备以及生产单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点检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但需要依照点检的标准规章流程来加以开展,对设备的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对设备检查的工作参数进行详细的记录,设定出设备标识卡:有效保证设备系统内部每一个重点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维护,保证整个设备工作的性能。与此同时,为了充分明确设备检查结果的科学性,相关检修工作人员在完成检修工作之后需要对检修报告当中的日期检修结果以及相关建议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客观有效的填写设备维护工作报告,以此来保证整个点检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4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机械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识别危险因素的能力,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是对机械制造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控制,通过有效的手段研究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利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然后根据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从而使风险因素得到有效处理。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风险控制的基础则是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为了使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危险因素识别能力,明确风险等级,然后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策略。

2.5根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整改

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还可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整改,这也是消除危险因素的有效策略之一。为了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控制,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序开展,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有重点、有计划的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尽可能使检查与整改同步开展。工作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整改,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企业中全面落实,从而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逐步提升。

结语

做好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制造加工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也能够提高制造加工的工作效率和持续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行业的发展。重视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内部结合具体操作和实践新问题不断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志伟,马严玮,张振.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84-85.

[2]石玕.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维修[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1):95-96+99.

[3]牛盛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初探[J].内燃机与配件,2019(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