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教育的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浅析医学教育的目标

袁博

河南省郑州市第 47中学 邮编: 450000

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当代医学的内涵在不断的变化。在新的医学发展局势下,医学教育的目标也开始有所调整。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级的医学人才,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能力。在确立医学教育目标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出社会需要和满意的高级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教育;目标;高级医学人才;

一、序言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研究型学科。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了使医学行业的发展与世界的变化相适应,我们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制定医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国际医学人才。但什么是高级的医学人才,怎么样去培养这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来指引医学教育目标的确立,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医学教育目标提出的依据

首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人们除了将注意力放在自身健康上,心理上的健康也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随着人们的医疗观念的不断变化,人文医学的理念也开始在医学界中不断渗透。医学的发展不仅仅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更重要的是要给人提供健康生活和正常交往的条件,帮助人们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科技的发展推进了人们对生命的研究,也加速了医学难题的解决。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和高端技术被人们发明出来并应用。当前医学不仅仅关注治疗,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给医学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医学可以与其他很多领域建立合作的关系。随着后续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医学当中所蕴含的技术种类和知识类型将会越来越多,医学教育的方向也会随之增多。

最后,社会的发展变迁不仅给医学事业带来了机遇,同时还带来了挑战。目前,世界上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各种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同时全球的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新型疾病产生,肿瘤、癌症等病患的比例增加,老年病也开始呈现低龄化的局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医学行业来对其进行防治,而医学人才的培养则是医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医学教育目标的内涵

在前文笔者说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高级的医学人才,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素质、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能力。只有人才具备了这些技能和特点,才能够在当前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医学教育目标的内涵。下边笔者将对其展开简要的分析。

(1)素质是教育的灵魂

国家在大力的倡导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事业展开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个人素质。当今社会压力很大,学生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生存,就要有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身体素质。在众多的素质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常说,医生是白衣天使,这其实在暗指医生的职业素质。除此之外,医生还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和职业风险,因此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医生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2)知识是教育的核心

医学专业的学生,仅有医学方面的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学校教育很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的灌输,也包含专业的技能和人力相关的知识。

(3)能力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目标当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可以分为社交能力、创造力、模仿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等。医学教育下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对应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

四、医学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1)加强素质教育

素质是医学教育目标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首先,学生应具有端正的政治思想,学校可以开设近代史、马克思、毛泽东思想等课程,使得学生对国家的重要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一些有红色资源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参观,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比赛,给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这些都是提升他们素质的关键。

(2)改革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

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改变,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学校应当进行教育改革,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灌输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来展开专业方向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精。最后,要结合先进的科技信息对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了解并接触最前沿的科技,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

要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事业的光荣和伟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努力的学习。当今社会对医学工作者有较高的需求,由于医学水平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料、理论和数据,医学人才的培养颇具难度。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因此学校应当与医院联合,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帮助培养和创造医学人才,为社会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博生.医学人文教育[M].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2000.

[2]施敏.传染病一考验人类的试金石[J].医学与哲学,2003, 24(9):37-38.

[3]张惠巍,陈飞虎.浅议增强传染病防治意识与知识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 9: 569-570.

[4]李建中,邓惠鸿.广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策略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 20 (4): 291-292.

[5]季晓辉,王锦帆,马艳,等.试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4(1): 39-42.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87- 589

[7]王德炳.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