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

李彬彬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法与镜检法的效果及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度本院100例行尿常规送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同时使用试纸法与镜检法对其尿样进行常规检查,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0例尿样中,经分析可知,采用试纸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9%,阴性检出率为51%,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6%,阴性检出率为54%,其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试纸法,但组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各有其特点,行尿液检查结果差别较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尿液检验;试纸法;镜检法;检出率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行尿常规检查是目前诊断肾脏疾病的必查项目。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有试纸法和镜检法,试纸法虽有操作简单、检出率高等优点,但在实操中也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镜检法也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现本文将对两种检验方式在尿液标本检验的应用效果展开理论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度本院100例行尿常规送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同时使用试纸法与镜检法对其尿样进行常规检查,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集中在21-77岁之间,平均(49.5士27.5),且所有受试者均需符合入排标准,纳入标准:临床医嘱开具需行尿常规检查患者且自愿受试;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无法言语沟通者;依从性不足者;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尿样取样过程污染或被留置尿管污染的尿样等。

1.2检验方法

1.2.1试纸法

首先收集好患者的尿液标本,最好取晨尿,尿样标本需明确标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及所属科室等,录入完整信息于检验设备和LIS系统后,取出5-10ml的尿样于塑料小杯中,并利用尿液分析仪将先前备好的载玻片与显微镜及时予以处理,将试纸条放入到被检标本中,将多余尿液擦除,并及时放入尿液分析仪中检测,一切操作应严格按照尿液分析仪的SOP执行,待检验完毕后需将尿液分析仪测出的检验结果打印出来备存,以备后续核对数据。

1.2.2镜检法

首先也应收集好患者的尿样,且最好为晨尿,其尿样标签需明确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及所属科室等,待向检验设备和LIS系统录入完整数据后,抽取5-10ml的尿样进行检测,备好离心管、载玻片及显微镜等工具,并将抽取的尿样及时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处理,时间约为5min,转速为3500转,待离心完毕,取出尿样上层清液予以清理后,将剩余残渣混合后放入载玻片中,并利用塑料吸管将所含沉淀物或悬浊液吸出,再实施镜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

1.4数据处理

对试验所获数据采取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予以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100例尿样中,经分析可知,采用试纸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9%,阴性检出率为51%,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6%,阴性检出率为54%,其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试纸法,但组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阴阳性检出率(%)

组别

阳性(检出率)

阴性(检出率)

试纸法(n=100)

49(49%)

51(51%)

镜检法(n=100)

46(46%)

54(54%)

3.讨论

尿液检测是临床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常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或蛋白尿成分定量分析等;其对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且在尿液检查项目不同时,尿样的留取要求和处理也有所不同;无论留取尿样做何检测,均需使用干净的容器进行收取,避免造成尿样污染,最好取晨尿,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女性患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内留取尿样,肉眼可见的血尿标本应尽量重新留样进行尿液检查,若目前服用的药物将影响尿液检查,可在停药后再留取样本;如果是乳糜尿,应嘱咐患者待尿液澄清后再自行留取。在尿液常规性检验中主要是针对尿液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含量检测,通常检测这两种细胞的含量来确定检测结果;且在进行检查时,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肾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析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水平,从而评估患者肾脏的损伤情况

[1]。而目前对尿液行常规检查的方式主要是以试纸法和镜检法为主[2],其中虽试纸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但由于方法学限制,只能发挥定性和半定量作用,以至于其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且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所偏倚。而镜检法是指一项专用于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也叫离心法,即通过将检验尿样做离心处理,待分层明确后,去掉上清液将沉淀层取出,并放到显微镜下对样本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进行观察测定,由于其检测方法简便、快捷,能检测的项目较多,重复性好、样本量需求少,故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尿液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显微镜下只能对尿液中未破损的红细胞进行检测,而无法检测出破损后的红细胞,从而无法真正有效的判断患者真实的损伤情况,而只能根据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检验值水平来分析患者肾脏的损伤程度。此外,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试纸法检测的阴性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要略低于镜检法,原因可能由于尿液在膀胱储存时间过长,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受到严重破坏,从而无法检测出完整的白细胞,而导致红细胞检出率升高[3]。因此,对于尿液检验,为了得到更真实有效的检测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不应该完全依靠试纸法的结果进行评判,还应根据镜检法的检测结果进行联合诊断,或结合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断予以分析下结论,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宇峰.对比试纸法与镜检法进行尿液检验差异性[J].医药前沿,2014,11(33):267-268.

[2]邓小凤.干化学试纸法与显微镜检对尿液潜血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281-282.

[3]高莹.尿液检验中试纸法与镜检法的对比探讨[J].健康必读,2013,19(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