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浅谈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措施

陆颖超

唐山供电公司港口供电中心 , 河北 唐山 063611

摘 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电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相比发达经济体及部分新兴经济体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将营商环境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主要研究了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措施,希望本文研究能对我国相关电力工作者有所启发,为我国电力的良好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措施

引言

好的营商环境是体现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实力的一个指标,也是体现某行业或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求。而电力作为现代社会日常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其行业营商环境的构建水平已经深度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我国致力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使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关注和交流,带动全球物流、资金流、货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向中国集聚,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区域的经济活力,但即使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电力营商环境也存在一定差距。新时期的新使命对电力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放手解决其优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梗阻,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保障。

1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

建立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环境就需要地区政府开展有效的招商引资、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市场转型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最终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创收水平、财政税收、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目前全球市场经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改革市场监督与管理理念,推动监管方法的创新,重新调整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尤其在进行监管权力的深层次调整时,营商环境能够加快市场监管的转型与改革,从而提高监管转型的实效性,营造出一个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目前电力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2.1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

中央政府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而选择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放权管理的综合服务改革体系,为进一步保证部分地区的电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有些地区在政策细则上的实施不够全面和具体,并且政策属于宏观指导性的原则,本身就存在精细力度不足、原则性过强、不易落实的问题。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地方政府对中央出台相关政策认识的不到位,在经济项目审批上存在流程过于繁琐、内外部待遇不一致等问题。另在在政策落实上,部分地方政府政策落实的连续性不足,对相关执法依据的梳理不足。

2.2法治建设不完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法律法规及社会环境上的建设仍处于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在立法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执法部门在进行电力营商环境问题处理时,没有进行有效介入,进而导致目前电力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从地方立法的角度来看,关于电力营商环境的法治建设没有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的中心理想,在法规建设时政府没有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没有听取各家电力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电力行业在电力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征求公众意见的立法环节流于形式。

2.3电力市场服务水平不足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提升电力市场服务水平,目前电力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比较传统,并且政府在日常行政上对电力企业的干涉过大,这种领导式的管理模式对电力营商环境的优化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社会主体对电力企业的不信任。同时,部分电力企业干部及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懒政”的情况,进而导致整个电力行业对市场的服务力度不足,影响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的开展。

3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有效措施

3.1政府部门持续加强政策落实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电力营商环境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电力营商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和优化,但就整体层面上来看,电力行业的经济活力并没有完全释放,整体电力营商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良好的电力营商环境监管意识,充分认识到电力营商环境对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性,形成共同发展意识,合理构建良性发展的市场化电力营商环境,进而深度发挥出民间经济潜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当前政府应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抓紧转变政府职能,理清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3.2精简资料件数,实现手续最简

一是减少各环节用电企业需提供的资料数量。对设计审查、验收等环节资料,由设计、施工或试验单位提供。二是推进客户线下“只进一扇门”。由相关部门统一向营销部门提供所需资料的模板和填报流程,营销部门一口对外收集后,提供至相关部门。三是对高危、高耗能等特殊客户的环评、安全等资料,变事前审验为事后监管。客户在签署相关承诺后,不再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资料。四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实施客户证件资料政企信息共享机制,自动获取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等客户证照资料,实现“一证办理”。

3.3加强过程管控,实现效率最高

一是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构建省、市、县(区)营商环境优化三级评价考核机制,采取“月度系统监控+专项督察”方式,全面跟踪评价各单位“获得电力”指标情况。二是将集体企业承揽的客户工程纳入审计监察范围,重点对项目承揽、工程实施、履约情况等方面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开展常态审计。加强对业扩报装服务全过程廉政风险的监督监察,对提升“获得电力”指数工作开展效能监察。

3.4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的法治环境

法制化建设是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坚持依法办事,同时还要突出保护电力企业权益的特点,通过加强政府法治环境建设,进而推动电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首先通过立法来推动和保护电力营商环境,营造出公平争议的法治环境,同时还要确定法律法规能够保护社会主体的利益。其次,政府将行政权力下放,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电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调整。

3.5持续优化供电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在电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着不小的落后。因此,电力企业应坚持内外部协调工作理念、加强政企间合作、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为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电力企业应持续优化供电服务水平,坚持向国际化供电服务水平靠拢,同时持续巩固和提升各地区供电公司的服务水平,推动各省级电力公司向新服务模式的转变,进而让用户能够切身感受到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善。

3.6压减流程环节,实现环节最少

一是减少办电流程环节。站在客户的视角,压减办电环节。高压客户压减为“申请受理、供电方案答复、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4个环节;低压客户压减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二是持续深化业扩全流程应用。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企业门户的信息交互,实现配套电网工程可研批复、ERP建项、工程设计、物资供应、施工及验收等环节全过程管控。三是推行“互联网+”服务,提供“95598”网站、手机APP等多种电子渠道,推行线上办电,实现业务流转在线化、透明化,做到全业务线上办理,全功能互联互通,在节约办电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便捷度,基本实现简单办电业务“一次也不跑”。

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目前电力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法治建设不完善、电力市场服务水平不足。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措施:政府部门持续加强政策落实、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供电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电力客户[J].农村电工,2018,26(12):3.

[2]陈超,王海洋,曹铭.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J].民心,2018,22(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