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海云 沈国双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运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上,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均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手术损伤与恢复速度没有较大差异,但是全切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复发率,治疗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效果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一般需要运用手术治疗来达到疾病控制效果。手术方式中有甲状腺全切术、近全切术与次全切术[1],具体切除范围与效果存在一定争论,因此对其开展研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采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34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2.6±3.9)岁;病变情况中,左侧为14例,右侧为23例,双侧为3例;肿块大小范围为2至13cm,平均为(6.5±1.1)cm;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6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54.1±2.7)岁;病变情况中,左侧为12例,右侧为27例,双侧为1例;肿块大小范围为3至12cm,平均为(6.2±1.0)cm;所有患者均配合治疗有关工作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全麻后辅助其保持仰卧位,横形切口设置在胸骨上切际,切开后分离皮下组织,将甲状腺游离后做好血管结扎,操作中要规避对喉返神经的损害,做好保护操作,而后依据实际情况做甲状腺次全术,保留1g左右的甲状腺残余组织;观察组运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全麻后辅助其保持仰卧位,进行颈部拉伸处理,保持头部后仰的体位,针对胸骨切迹上方2cm位置做尺度为4至5cm的弧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后顺沿颈白线与甲状软骨做纵行切开,朝上部与环状软骨保持平行,朝下需要到胸骨上凹位置,分别针对颈部肌群进行对应牵拉来达到甲状腺充分显露的效果,而后确定病变区域,游离甲状腺。将喉返神经与腺体做充分的显露,做好甲状旁腺的维护,全切甲状腺组织,做好血管缝扎,进行电凝止血后做好引流与缝合处理,如果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需做全面清扫处理,如果不存在淋巴结肿大,则进行中央区的清扫处理。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复发率情况。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患者甲状腺结节、呼吸障碍、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情况全部消除,相关功能表现正常;有效为甲状腺结节、呼吸障碍、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情况有明显改善,相关功能有明显好转;无效为相关症状与体征情况没有改善,甚至严重化。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

将治疗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上,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对比(x±s)

分组

手术时长(min)

手术出血量(ml)

住院时长(d)

观察组(n=40)

74.21±10.04

54.08±21.79

6.12±1.28

对照组(n=40)

74.76±9.45

58.91±23.52

6.18±1.63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复发率情况

见表2,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复发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复发率情况[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复发率

观察组(n=40)

15(37.50)

23(57.50)

2(5.00)

95%

0(0.00)

对照组(n=40)

13(32.50)

22(55.00)

5(12.50)

87.5%

7(17.50)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干预,而后配合内分泌治疗来改善疾病情况,一般情况下上多选择近全切术与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主要是将甲状腺的大部分组织做切除,但是对甲状旁腺周围的腺组织以及喉返神经周围的腺组织予以保留[3]。甲状腺全切术则是将癌变有关的甲状腺组织全部清除,仅仅对正常功能所需的甲状腺组织功能予以保留。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次全切术与全切术可以达到治疗疗效的保障,同时在手术创伤与术后恢复上与全切除术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关键点在于术后复发率情况上,全切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复发,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治疗远期效果更为理想,因此也更受到患者的认可。其手术安全系数也更高,操作更为简单,但是对于手术者有更高的技术要求,要确保切除组织的精准,避免对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损害,避免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赖敏栋,乐飞.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12):1885-1886,1889.

[2] 马松良.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对比[J].中国乡村医药,2015,(4):7-8.

[3] 曾涛,李伟学.甲状腺全切术与患侧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10):1507-1509.

作者简介:王海云(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山东聊城人,工作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主要从事乳甲外科临床诊疗工作。

通信作者:沈国双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甲外科 8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