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1

乡镇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闫玲

新疆阿勒泰北屯镇寄宿制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为核心。讲求做人处世的道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持,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关键词:乡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策

乡镇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缺少专职教师,家长学生不重视,课时少内容多等问题突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教学优化,利用家校联合,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显得尤其重要。

一、乡镇学校品德社会的教学现状。

(一)师资欠缺,重视主课,轻副课。

对于乡镇学校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也参与考试,但他却依然成了大家口中的后娘养的孩子。从教学效果上而言,可以叫做没有评价或者不知怎么评价。由于缺少专职,常常将《道德与法治》课补给给课时欠缺教师或语文数学又或班主任教师。《道德与法治》成了一个摆设。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拿道德与法治的课时上语文或数学或英语。在临近考试时,给学生勾划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缺乏专职教师

由于缺少专职教师,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文中的看图说话。只注重讲解课本中的语言文字,根本不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怎样去生活实践。既不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更没有通过教材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或现实生活主题场景联系起来,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甚至不会互动让品德课程脱离了社会生活情境,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己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基本要求的,更需要学生在互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体验,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口头传授,单纯的看图说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无法实现。想要克服这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密切相关。

(三)家长意识只有语数外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不重视也会影响学生的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生故意不带书,课上频频讲话,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无视或者不理会,向家长反映家长反映家长置之不理等现象,一方面纵容了学生的坏习惯。另一方面也消弱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乡镇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对策

对于乡镇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我们首先要注重成本投入,建立专业化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队伍。其次,规范门槛要求,执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才可上岗教学。这是保证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再次,向学生家长加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宣传教育,通过每次的家长会以及家访活动让家长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使家长们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存在价值,深知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明文要求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资质。例如,思想整治教育专业教师的资格证或者其他相关证明。从制度上落实专业从教。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自身也要充实自己的学科素养。多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学习。多参加一些观摩课或示范课,从中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成长,使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以学生为主,家校联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时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就地取材,创设情境,创造性的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即社会的距离。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从而感染,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的发展。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核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伟大重任。为此,希望我们各级部门加大专业课程教师的投入,平等的看待每一门课,没有主副课的悬殊区分。认真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让教师专业从教,专业授教。真正引导教师学生把课程还原于社会,让《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他应有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