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吴碧芬

陕西省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 723102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怎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具体来说要以中考语文为导向,因为中考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制,一直强调对初中教学的引导作用。中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形式理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风向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以中考为导向”的理念呢?我认为:一是要从七年级开始,渗透到各学期的教学之中;二是力求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

方法一:针对讲读课文或较长的自读课文,采用分点渗透考点的办法。如:教读朱自清的《春》可以渗透“词语的表达效果”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两个考点。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加点词“钻”有什么表达效果?)

2.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加点词“逼”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3.从修辞角度赏析课文最后三段(三句)。

又如教《台阶》一文,可渗透考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示例:“结合全文分析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方法二:针对大多自读课文和较短的文言文,采用多点渗透考点的办法。如:教《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在学生初读自学的基础上,直接采用多点渗透考点的阅读试题进行训练。

1.本文从是哪两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

2.赏析句子“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3.从文中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怎样的感情?

再如:教《孙权劝学》一课,在学生朗读诵读、自学疏通之后,用课件呈现多点渗透文言文阅读考点试题进行训练。

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

①熟若孤( ) ②蒙乃始就学(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④非复吴下阿蒙( )

2.选出对句中加点称谓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①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王对大臣的爱称)

②孤常读书(古代王侯的自称)

③非复吴下阿蒙(古代朋友之间的爱称)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呼(对朋友辈长者的爱称)

3.翻译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呼!

4.吕蒙读书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种简单明快的教学,目标明确,训练扎实,不光渗透了“以中考为导向”的理念,而且体现了“以教材为例子,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教学实效显著。

二、以问题设计为重点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将三维目标落实在一堂阅读教学课上,“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做到“知识问题化”。一节阅读课的主问题设计既要尽量涵盖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又要依据教材特点有所取舍;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解决难点。新教材讲读课文的“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设计”非常精到。既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可以作为“主问题设计”直接使用。

如:《散步》一文“思考探究”部分的“问题设计”:

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一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的理由。(内容

2.品味下面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主旨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语言

二是要做到“五个不能”。问题不能太大,不能让学生“老虎吃天,无法下爪。”问题不能太宽,要以点带面。问题不能太浅,太浅不能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不能太深,防止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还要注意不能太多,因为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纲”,好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内容,领会要旨,受到启迪,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三、以自主体验为核心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课上要尽量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自我理解文章的内涵,发表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获得审美体验。学生的自主体验要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朗读诵读、合作交流、质疑探究、领悟主旨等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改变提问方式,创设学生自主体验的课堂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如:

感知内容时,可以提问:“文中叙写的哪件事(哪幅景)你感受最深?原因是什么?”分析人物时,可以问“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怎样评价文中的人物?”赏析句子时,不要直接呈现,应该这样提问:“你喜欢文中哪个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理解主题时,可以问:“读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阅读教学中,不要一味讲授硬灌,因为没有学生的自主体验,你讲了也是白讲。不必担心学生跑题,因为你可以掌控课堂,你可以引导启发。也无需害怕学生的奇思乱想,因为我们欢迎课堂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

四、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本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代教学以对话为基本走向,谈话法、讨论法应贯穿阅读教学始终。阅读教学要以“对话”为基本策略,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情景。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或设计活动,并以参与者或学习者身份的融入其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朗读活动”时,老师也来读一读,和学生比一比谁读得好。“背诵活动”时,老师也背一背,和学生比一比谁背得快。

再如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问题,组织讨论:你怎么评价于勒这个人?

生1:于勒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师:对,不能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要学会节俭,学会理财。

生2:于勒还有良心,想还哥嫂的钱。

师:于勒比现在欠钱不还的老赖好。

生3:于勒既可恨又可怜。

师: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师:我觉得于勒还能吃苦,他卖牡蛎养活自己。

以对话为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想说话,鼓励学生敢说话,引导学生说真话。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本策略,可以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

此外要遵循新课标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和“以多媒体课件应用为教学手段”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德树,卿平海,张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建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05):24-31.

[2]周美华.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38-39.

  [3]毛海燕.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21-2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