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白栋林

河北省新河县尧头中心校(055650)白栋林

【摘要】初中各学科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关键是传授其这一学科的一些认知方法,如果有好的方法作为指导,即便是很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作为一名一线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文就地理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做简述。

【关键词】地理空间感知能力直观教学想象能力

空间感知能力也就是个体对三维空间的事物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和其运动状态的整体理解和判断能力。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如地球一章,就要求我们中学生建立对空间世界的感知能力,进而理解地球如何运转,黑夜白昼如何更替四季如何产生,以及全球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空间感知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的来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呢?

1课堂教学重要尽量突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式教育教学观传统的教学常常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常把地理作为一种记忆性的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确立后在我们教育界也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改革高潮,改革过去的传统教学思路,把一些新的观念和思想注入教学领域。在以往的教育教育中,“空间感知能力”也一样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重要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给我们教育带来的伤害,让教育回归自然。

2改变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些直观的显像,使学生通过感知这些显像,经由一种具体可感的形式来理解抽象的事物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显示在学生的头脑中想成一个表象,使学生通过这一表象发挥自己的思考理解蕴含在这一表象内部的深层内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直观教学也逐步受到重视。特别是科技的脚步带来了直观呈现手段的革命,更多的直观呈现手段能够依赖新科技带入课堂。一般来说直观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2.1地理教学中实物直观的运用。实物直观也就是通过展现实在的物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地理教学中通常需要用到实物直观。如在《地球仪》一章如果老师可以球仪带到教室或把地球仪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什么事地球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的: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地球上经纬是怎样分布的、地球可以依经纬度分成几个半球、地球上的海陆是怎样分布等这样一些概念。又如在地图这一章中教师可以把地图册带到教室,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家乡所在位置,进而理解怎样来判读地图和理解一些主要概念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河流山川……

2.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也就是模拟事物的运转和其变化,把现实中事物的变化过程用虚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在讲《地球的公转》这一课是如果就只是照本宣科,别说十几岁的学生,就是一般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够理解。如果我们利用相关软件模拟地球在时空中的运转,给学生一个模拟的运转过程的话,也就能把地球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以最少的时间来把它说清楚。

2.3语言直观。有人说:“教书是一门艺术。”的确,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自由驰骋。如何发挥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语言的高手,能运用丰富的语言感染每一个学生。地理教学也一样,如果教师能利用丰富的语言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步入时空隧道,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能力,感知地理空间。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地理想象是人脑对客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反映,可分为再造地理想象和创造性地理想象两种主要类型。按照地理图象、模型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它们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现象及其分布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形象,是再造地理想象;根据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在头脑中构造出前所未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属于创造性地理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借助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学生地理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丰富学生的地理表象储备。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地图、地理模型、图像、图表、幻灯、录像、电影、电子计算机等模象直观手段提供相应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或通过地理野外观察与实习等方式来达到丰富学生地理表象储备的目的。②运用类比的方法。即在已有地理表象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或比喻指出异同,引起联想而形成一种新的地理形象。③运用分析的方法。就是在过去已有的某种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指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分别形成各个部分的形象。④运用综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重视已有的若干单独的地理对象的形象,然后把这些单独形象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地理综合体的形象。